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犹如龟头。③筇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自州门而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开豁________

(3)亭下南一堂颇雄________

(4)一郡之最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之情。

 

1.(1)向东走(2)空而开阔(3)面向(4)是 2.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3.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 4.雪堂仰慕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东”是“向东(走)”;“面”是名词用如动词,“面对,面向”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的句子的句意是: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据此可句读。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文言文翻译,在初中阶段尽量使用直译法,要求逐字逐句地落实,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止(只)、布、辄、覆、颇、意”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并概括作答。文章写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接着写“亭下面南一堂颇雄……是为雪堂”。然后以“雪堂”为中心,叙写了周围的“堂东柳、井”“堂南桥”“对面的‘四望亭’”。通过游览“东坡”,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景仰之情。据此可填写作答。 参考译文: 十九日早晨,在东坡游玩。从州门向东,冈垄高高低低,到东坡则地势平坦开阔。东起一块高地很高,有三间屋子。一处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称为“居士亭”,亭下面向南一间屋子很雄伟,四壁都画雪。堂中有苏东坡像,戴着黑帽穿着紫皮大衣,横按竹杖,这就是雪堂。堂屋东面有一棵大柳树,传说认为是东坡亲手种植。正南面有座桥,上面写着“小桥”,因“莫忘小桥流水”的句子而得名。它的下面最初没有渠道,遇到下雨就有涓涓的细流淌出。原来只是一块石头放在它上面,最近就加修成一座木桥,上面盖了一间屋子,很有些败人兴致。东面有一口井,称为“暗井”,出自苏东坡诗中“走报暗井出”的句子。泉水冰凉使牙齿感到寒冷,只是不很甜。又有一座“四望亭”,正与雪堂相对。在高山上,纵观山河,是一郡中(风景)最好的地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②贼:毁坏。

1.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杂然而前________

(2)射者中,者胜________

(3)汝既不________

(4)执而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各标一处)

(1)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2)是 以 百 姓 勤 于 农 植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予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处江湖之远则忧________

(3)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

(4)自数年之后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民 之 所 以 为 盗 者 由 赋 繁 役 重 官 吏 贪 求 饥 寒 切 身 故 不 暇 廉 耻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甲文中所言的“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各地用好“守”和“变”的辩证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1)阅读以上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材料二的观点补充一个实例。

(3)某班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守’和‘变’”主题辩论会,下面是甲方的辩词,请你为乙方补充一段辩词。

甲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重点在“守”,学习并守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破坏古建筑、古村落、遗迹,守护好民间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对经典的最好继承和发扬。

乙方: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B. 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

C. 野芳而幽香/舜于畎亩之中

D. 湖中人鸟声俱/多生怪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