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默写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岑参《...

按要求默写

(1)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4)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7)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揽胜借此抒怀言志崔颢在《黄鹤楼》中借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日暮怀归之情;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情怀;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风掣红旗冻不翻 烈士暮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寤寐思服 白露未已 醉能同其乐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掣、寂寞、畏、遮、自缘”等字词容易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A.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B.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C.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对方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国王治国有方公正无私大人国国王狂妄昏庸野心勃勃

 

查看答案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擅自 轻盈 拈量 明眸善睐 急不暇择

(2)雅致 屏障 素常 言简意该 揠苗助长

 

查看答案

①悟,虽然类似于直觉,却总能直透物象事理的灵魂。

②悟之精,虽能让人心领神会,陶然自醉,却喜意内,难以口授言传;若以象喻之,则悟是思之上乍然绽放的花朵,是悱之雾中顿然呈现的灵光,是惑之途上然迷解的朗彻,是昧之晦中刹那焕耀的闪电……

③悟,虽有顿渐之分,却无格韵高下。顿悟者,悟如破壳而出的幼蛇,需经过一次次的变,方能抱得灵珠而成龙;渐修者,悟似爬山的旅人,只要进取不辍,必将登峰造极,尽阅天下美景致境。

④博物多学是识,格物明理是知,悟是心炉,是否经过心炉的升炼,是知识化为智慧的关键。如果智慧是我们生命天空里运化生机的皓日,那么悟便是冲砍黑暗初升的朝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深掘得水,深思常悟,悟能丰盈生命,水能滋生命。所以,心灵的悟境若现,生命的勃勃生气也必将如奔涌的江涛滚滚而来!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    (2)    (3)     (4)

3.文段中第④⑤段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4.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句子句式相同

 

查看答案

请以“行走在春风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2)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①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这些贴得红堂堂的窗花告诉我,在被雪埋得很深很死的山坡上,还有人家。或许是命里有缘,每次到陕北,都能遇上一些让我动心的剪纸人,并且在回城后很长的时间里,都一心想着她们的面容。就是这次踏雪北上,在除了雪的白色几乎无别的色泽可寻的时候,也有一些生动极了的窗花,会突然从一个极不显眼的地方,亮在一条村道上。 

②说句真话,最初让我倾倒,并把窗花看得神物似的,是在好奇地抓住一位剪纸老人的双手的那一次。A现在坐下来,坐在这一目了然的雪塬上,用没有尘土的心想一想,我迎着风的脊背,也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一剪一剪,随着一阵嚓嚓的剪刀之声,红粉似的纸屑,落了一怀。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在陕北,能让心一次次收缩的东西太多了。细数一下,有一路冲刷出来的壶口瀑布,有震动整面山坡的安塞腰鼓,有躺在沙漠中的红石峡,有悬在黄河上的白云山,还有绥德的狮子,清涧的石板,以及从每一道沟里,甚或每一块庄稼地里,都会随时响起来的信天游。而唯一让我的心收缩得发疼的,是她为我剪一幅窗花的全过程。守在她安详的神态里,我最初的浮躁,也像多余的纸片,被一剪一剪地铰去了,剩下的,正如在她手上成形的窗花,完全是一种艺术化了的东西。我不想说破,她剪给我的那一对窗花叫什么,但我要说,那里面一定藏着一个很美的传说。那是在陕北的山坡上,比荞麦和苜蓿花还开得热烈的传说呵。那传说中的主角,正盘腿坐在一方土炕上,内心热烈如火,亦平淡如水地为我铰着她的故事……

③看着窗花,我突然想起,陕北人在如此严实的窑洞里,为什么要安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在这么大的门窗上,为什么要贴这么多的窗花?应该这样说,他们守望的几孔窑洞,仅仅是家园的一部分,而更广大的,还有他们一生躬耕着的土地。他们住在窑洞里,土地上一年的收成,不能把他们送入梦乡。只有这些贴在窗户上、囊括各种风物的窗花,才会让他们觉出,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因此,再不讲究的人家,也不会忘记在贴得拥挤的窗棂上,再添些新窗花上去。 

④我不是地道的陕北人,无法说透这些剪纸艺术的真正奥妙。但我深刻地记得,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有的剪到入神时,一两天不吃不喝。有的边剪边唱,嘴里尽是些无字句的歌。看着她们,你一定会想,真正的艺术在哪里?真正的大师又是谁?对于这群以食为天之民,剪刀的分量会比镰刀重么? 

⑤在陕北,这些出现在剪刀下,一看就勾魂的俗物,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由此,我在对这些窗花惊叹之余,最为看重的,就是创造这种艺术的工具:一把普通的剪子。在这些婆姨们手上,一把剪子,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它能真实或者夸张地铰出存在于陕北的所有物象。谁会相信,这些很抽象的窗花是出自一群文化水平极低的陕北女人之手?有时,我更愿意这样说:窗花,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上苍在造人的同时,就很认真地创造了它。 

⑥当我冒着一天的雪花,要敲开一户人家的窑门时,我想,在紧挨着窗户的炕头上,应该坐着一位铰窗花的老人。她那不停的剪子声,应该是在雪的覆盖下,唯一剩下来的一种超越感觉的响动,我也应该在开口说话之前,先去摸一摸这双虽被剪子磨僵,却能铰活陕北的手。 

⑦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百家(上)》,有删改)

1.第①段最后一句说窗花“亮在一条村道上”,“亮”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划线句子A说想起抓住一位剪纸老人双手时,脊背“会冒出一层很热的汗来”,突出强调了“我”对窗花艺术的倾倒以及心灵的受到震撼。

B. 文中第③段写陕北人钟爱贴窗花是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在这片贫瘠之乡,还过得很瓷实”。

C. 第④段画线句子“许多剪纸艺人只要一握起剪刀,就进入一种半癫状态”,半癫状态”写出了剪纸艺人剪纸时的入神与痴迷。

D. 第⑤段首句中“勾魂的俗物”指的是不高雅的物品,含贬义。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1) 那时,我就等在她的对面,看她像侍弄土地一样,在一块红纸上剪些什么。句中“像侍弄土地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

(2) 说说第⑦段“站在贴得红堂堂的窗花里,我敲门的手,好光亮呵”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上文第②段中划线句B“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陆蠡《囚绿记》)

《窗花》中第②段中说“她每动一次剪刀,我的心都会收缩一次”,而陆蠡在囚绿后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请联系两篇文章,分别说说“我”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感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