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B.《关雎》《蒹葭》都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共有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C.《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

D.《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作者是吴伯箫,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2)名著填空。

①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根据下面描述选择恰当的人物。

*他是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积极参加革命。战斗中不幸被流弹打中,英勇牺牲。______

*他原是一名水兵,地下工作者,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_______

*她是林务官的女儿,外形靓丽,给少年时代的保尔带来许多温暖,后因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手。______ 

A朱赫来   B阿尔焦姆  C谢廖沙   D冬妮娅   E达雅

②傅雷先生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_____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通过_____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后来汇编成册,这就是《傅雷家书》。

 

(1)C (2)① C A D ②傅聪 书信 【解析】(1)“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C项有误,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谢廖沙是主人公保尔童年时的朋友。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他加入红军,并成为共青团乌克兰区委会书记。他具有高尚的革命热情和自我献身的精神,后在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身亡。朱赫来作为革命前辈和保尔的引路人,他的形象高大、神圣,朱赫来是也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冬妮娅,是保尔少年时代的爱人。这位纯情美丽的乌克兰少女,是林务官的女儿,与保尔相偎在宁静的湖畔,尽情享受着初恋的时光。保尔在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后,他对冬妮娅的一些小资行为感到不满,决定与她分手,后来冬妮娅嫁给了一名铁路工程师。②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下见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虽身处茅屋,却心忧天下寒士,发出了“ ____________”的呼唤。

(5)朋友远行,能给以安慰和鼓舞的诗句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文学的mèi_____力是无限的。古今中外无数文学大家,都是这一片星空中最璀càn______的明星,当世间所有的光华都已褪尽,唯有他们仍然bèng_____射出最耀眼的光芒。

 

查看答案

题目:这样的人让我敬畏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抓住细节,突出人物精神。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很瘦的季节

石不易

冬季,特别是北方的冬季,是很瘦的。

时令一到,木叶凋零,树没有了往日的丰腴,显得很精瘦;草,臣服于北风,把天地拉得更高远;水,晶亮清泠,被冻得很深邃。要是下点小雪,就更精彩了:站着别动,让雪花落在你的睫毛上,能看见它们在哭泣。

圣洁的雪野,真是恋爱的天堂。

冬天是个声音稀疏的季节,如果你不用心,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声响的世界。即使有声音,在冬季,也会显得很孤单,很瘦。

但是,特别有精神。

我在冬季的被窝里时常想象一个这样的情景:某位朋友出门时顶着带棱角的风,与裹在身上的衣帽相依为命。我们笑他傻,因为寒风的倒刺舔在脸上可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然而当他怀揣一瓶烧酒回来时,我们便都明白了他出去的动机,于是很高兴。接着很多人围炉夜话,漫漫长夜被我们越喝越短……

去年冬天,因大雪封山,我与一位好友滞留在他父亲的护林小屋。半夜,风把所有的寒气都逼了出来,然后自个儿往被冻的瑟瑟的小屋里渗。屋内熊熊燃烧的碳炉彷佛结了冰,吐不出丁点热气,我几乎没有活着的勇气了。那位好友很瘦,也冷得差点精神崩溃,但他一刻也不肯消停,就四处倒腾,结果翻出数块老姜、一串辣椒和半袋红糖。他用铝锅铲了些热情敲门的积雪,然后熬了几碗又辣又甜的姜水。我们哆嗦的捧着碗,用嘴顺着碗沿哧溜溜地喝着,喝得我们满头大汗。那些姜水,真像冬日里的太阳,把我们烘得暖洋洋。

后来同学父亲赶来,手里还拎了只肥嫩的野兔。他把兔子开膛用雪水清理干净后,拿剩下的辣椒煨了一锅红艳艳的兔肉。根本不用描绘,我想那滋味肯定会成为我最饱满的记忆。

次日风停雪住,同学父亲领我们下山。路上他说,冬天的山太瘦,却是打猎的好时节。猎枪的响声是最美的原生态音乐。那一刻,我突然感觉,瘦,对于大自然来说,绝对是一种朴素的震撼。

是的,被大风掏空的原野,只剩下诗情画意。好比中国水墨画中,嶙峋的岩石,傲骨的竹梅。冬季,是一个让人绷紧神经的季节,是一个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季节,是一个能听见雪花坠地的季节。

你无需去查询日历,只要你看见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越来越瘦,就说明冬季临近了。若还不放心,就等大风把你的影子吹歪吹散吧。在这个生命倾斜的季节里,瘦,已经深入记忆的骨髓。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方能领略其中的大美。

想着那连时间都不舍得删除的美景。朋友,到了雪花缤纷时可别忘了约我,因为我早就贮存了陈年的烧酒,滑嫩的卤蛋和饱满的精神。相信我们在赏雪品茗的同时,能在这个很瘦的季节变得更加真实。

但不知今年冬季的下一场雪何时飘洒。

1.请简要概括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2.请从修辞手法、表达内容和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冬季,是一个让人绷紧神经的季节,是一个能闻到阳光味道的季节,是一个能听见雪花坠地的季节。

3.文章结尾一句“但不知今年冬季的下一场雪何时飘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联系全文,探究“冬季是一个很瘦的季节”中“瘦”的具体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小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文段写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怎样理解第三段的“小声说”和“声音越来越大”?

3.“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一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一句应怎样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