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不错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命题补充完整。②表达你的真实情感。...

请以“不错过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命题补充完整。②表达你的真实情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不错过你的陪伴 时光用一双绵软的大手,推动了岁月的年轮,那些与你相伴的回忆,哗啦哗啦,琐碎一地。 ——题记 又是一个仲夏之日,我站在老屋外的槐树荫下,静静地感受微风带来的清凉和舒适。明明不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空气中却仿佛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我闭上眼,享受着那抹香气带来的愉悦心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有你相伴的夏天。 同样是一个仲夏之日,墙皮斑驳的老墙外。树上的蝉儿将夏日的炎热唱成了舒适的慵懒。夕阳的余晖笼罩着大地,透过叶间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年幼的我和年迈的老太头靠着头,肩并着肩地坐在槐树阴下乘凉,听着白老旧的收音机中放着的不知名的老歌。我靠在老太的肩上,细数着老太发间那丝丝不易发现的银色。年幼的我总喜爱将那一丝丝美丽的银白悄悄剪下,视若珍宝地珍藏在随身带着的小木盒中,保存起来。 我静静地靠在老太身上,闻着那一缕淡淡的发香掠过鼻尖、鼻腔,给我带来恬淡和温暖,不知不觉中,仿佛进入了梦境中,沉沉睡去。老太那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攥着大大的蒲扇,轻轻地给我扇着风,哄我入睡。 是夜,我趴在老太的怀中,听着老太那细腻而又沙哑的嗓音唱出的首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的深深告诫,“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暖幸福,都盘旋在那个夏夜的上空,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总不会忘却。 如今,再一次坐在槐树阴下,却有了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些回忆,那么近,那么远,仿佛触手可及,可当我伸出手,却再也回不到那个夏天。 时光悠然,不快不慢。那些有你陪伴的岁月,深藏在回忆的河流中,永远不会错过。 【解析】“不错过 ”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不错过”隐含着两层意思:或“不再错过”,可写成往事追忆;或“不能错过”,可写成人生宣言。细心品读文题提供的材料。因为所供材料可从多个维度为你打开写作思路。你可依据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按照标题所表达的另一半意向,提炼选择合适的词语(“风景”“歌”“书”“细雨”“曲径”“喝彩”“跌倒”等),填补题目,使其完整。补题时,把可选的内容都迅速在脑子里“过滤”一遍,选填上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最能写出新意的半题。只有把“不错过”放到人生、社会的背景下思考后,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出本质,才能在常人的观点上提升一个层次,才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错过”与“不错过”既是一个生活的问题,又是一个哲理的问题,都有耐人寻味的情思和意趣。“不错过”更多包含着主观的对生活与人生的认知和选择。譬如关注食品安全,“不错过”对问题奶粉的处理;关注生存环境,“不错过”对母亲河的治理等,诸如此类的基于社会层面上的构思会显得更大气,更洒脱,更能彰显“珍惜”这一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简单”的力量

何冠军

⑴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⑵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⑶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⑷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⑸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⑹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置身社会关系网,人们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或物发生着关联。如何理顺关系,让人际交往清清爽爽、让心绪意志不为外物所役,考验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也检验着人生的高度与广度。譬如,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实则使自己成为提线木偶,很容易在复杂关系网的影响和裹挟下,最终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说到底,做简单的人,似易实难;但保持简单、涵养定力,人生之路反而更从容。

⑺简单的背后,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是返璞归真的境界。追寻成功与幸福,切不可忽视简单的力量。

1.通读全文,写出选文中心论点。

2.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引用了《为学》中的事例和颜回、爱因斯坦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

4.文中作者认为如何保持“简单”的力量?

5.下面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⑷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苔花如米努力开

积雪草

(1)是在山里,与那些苔米花猝然相逢的。

(2)夏天里,最贪恋的便是那一丝清凉,手编的竹席,芭蕉叶子的蒲扇,五颜六色的冰激凌,犹不能解去心中腾腾的暑气,一狠心,丢掉了手中杂七杂八的事情,斩断了那些杂乱无章的牵绊,和烟火尘事小别,跟随朋友去山中小住几日。

(3)山中自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山泉清凌,唱着你听不懂的歌。树木苍幽,毫不吝啬地铺张着阴凉。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小草,随风尽情摇曳。那么久了,一直被那些烦心琐事纠缠不休,心中一直紧绷的那根弦,终于在一瞬间松弛下来,坍塌下来,说不出的好,说不出的舒爽。

(4)阴凉浓郁,那不是一棵树所能给予我们的,那是大片大片的树木叠在一起,绿意涛涛,浓阴蔽日,有一股清凉兜头盖脸地铺下来,心中满满的都是清静与安宁。茫然四顾,都是惊喜。

(5)心安。神凝。

(6)顺着石阶慢慢拾级而上,脚下的石阶上长满了青绿的苔藓,脚下一滑,险些摔倒,有人抢着来扶我,我笑,我又不是林妹妹,没那么娇气。再看旁边,石头上、树木上、台阶上,很多阴暗潮湿的地方,都长满了绿色的苔藓,那种绿,有翠嫩的绿,也有浓郁的绿。

(7)真的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石苔花,在路边,在溪旁,在南方悠长悠长的小巷里,也曾在青石板路上遇到过这种绿色的苔藓,湿、滑,一不小心,便会让人摔一跤。灰瓦粉墙的屋子,院墙上爬满了藤萝植物,偶尔有裸露出来的地方便生满这种青苔。

(8)从来没有觉得这种苔花有多美,它们小如米粒,小到让人漠视它们的存在。此刻,在山里,我盯着那些铺满石头、长满树干的苔米花,小小的,绿色的,连片的,分不清彼此,却都是一派生机盎然。

(9)说是苔花如米小,其实青苔无花,也没有种子,可是它们一样是子孙满堂,处处青苔处处花。清代散文家袁枚,不知在什么情景之下,兴致盎然地赋了一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前两句,说的是苔花这种植物,生活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后两句,笔锋一转,自然就有了励志的范儿,犹如米粒一样渺小的苔藓,像牡丹一样努力地盛开着。

(10)牡丹富贵,自不用说,花瓣层层,堆叠如云,乃是花中之王;梅花孤傲,冰骨玉肌,香魂一缕,傲雪盛开;兰花清幽,有花中君子的美名,守得寂寞,享得孤单,淡定雅致。这世间,还有很多花儿,比如玫瑰的幽香,               ,好看的花儿比比皆是,苔花算什么呢?它能算是花吗?卑微到尘埃里,花小如米粒,生活在溪旁、路边不起眼的地方,时常静默,无人问津,就连山间中一朵小野花的命运都会比它出彩。

(11)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选择的。花有花语,人有人言,这花儿其实也和人一样。不管境遇多么糟糕,不管命运多么不公,努力地盛开,全力以赴地去活,存在过,努力过,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12)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难道我还不如一朵小小的苔米花吗?活得开心、快乐、尽情,才是最重要的事。

(13)站在清幽的山里,闭上眼睛,在这天然的氧吧里,深深地吸一口气,悠然,怡然。

(14)听说半山腰上有一座庙宇,是尼姑庵,庵中有几个尼姑,守着偌大的一座庙。香火不算很旺,偶有人来。

(15)有苔米花在庙宇的背阴处,向阴而生。

(16)向阴而生,这是它的命,也是它不能选择的选择。

1.阅读全文,说说苔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文意,在第⑩段空缺的横线上补写上两个恰当的句子。

3.文章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4.选文第⑨段引用清代散文家袁枚的诗的作用是什么?

5.选文第⑩—(11)段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6.阅读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选文第(16)段的理解。

 

查看答案

《出师表》中作者为什么要写“侍卫之臣,忠志之士”?

 

查看答案

《鱼我所欲也》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查看答案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他的《水调歌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