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散文阅读 老 屋 楚岩 ⑴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

散文阅读 

老 屋

楚岩

⑴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⑵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⑶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⑷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⑸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作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红色或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⑹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震住了。啊!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马赛克,光彩照人。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沧海桑田;世间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⑺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⑻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起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我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⑼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1.文章的第一段文字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析。

2.文中“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体现了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上下文简析。

3.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二三自然段展开了对昔日生活的回忆,从记叙方法来看,这应该是哪种?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5.请你结合课文谈谈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为表现这句话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这个段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作者进行环境描写,也是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视听效果,将寂寥尘封的老屋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文中写钥匙用了“绿锈斑斑”,写开门用了“拧”这个动作,同时写出门“吱呀”的叹息,还有“扑簌簌往下掉落的尘灰”,无一不体现此屋的“老” 2.“如同鸟儿的归巢”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我”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可以联系语境,加以理解。通过语境中的“厮守”、“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这些信息来理解作者对自家老屋的情感。 3.第五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了儿时嬉戏的情景,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童趣,“光着屁股”“戏水”“放牛”“戽水捉鱼”“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来”等细节表现出淳朴自然纯真,快乐悠然自得的情趣。结构上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4.运用了插叙手法,既写出了自己对老屋的感情,又写出世事变化大,年华流逝快。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5.句意理【解析】 社会进步速度惊人。 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等。结合本段话分析,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段写钥匙用了“绿锈斑斑”,写开门用了“拧”这个动作,同时写出门“吱呀”的叹息,还有“扑簌簌往下掉落的尘灰”,无一不体现此屋的“老”。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感情的把握。仔细阅读文段,认真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对老屋的情感即可。如:如同鸟儿的归巢。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对温馨老屋的依恋。如:“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写出了“老屋”就是心灵的归宿。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语言特点和写作思路和段落作用。第五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描绘了儿时嬉戏的情景,从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出乡村的童趣,“光着屁股”“ 戏水”“放牛”“戽水捉鱼”“慢悠悠晃悠悠地回家来”等细节表现出淳朴自然纯真,快乐悠然自得的情趣。语言表达的特点可以概括描绘语言的特点和风格,生动形象,充满动感,风格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段落作用,一般是中间段落,具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4.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本文运用插叙既写出了自己对老屋的感情,又写出世事变化大,年华流逝快。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章某些问题的基本能力。这道题虽然只有两问但是却包含着三个层次的要点。“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使用比拟的手法描写社会发展之快。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这些信息也给出提示。文章的主旨可以通过文中的很多议论抒情的语言信息加以分析。表现手法的判断注意到文中的老与新,可以判断出“对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名句默写。

(1)__________,悠悠我心。(《子衿》)

(2)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式微》)

(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卖炭翁》)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蒹葭》)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佳肴》)

(7)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8)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

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

①投:投送。②琼:美玉。琚(ju)佩玉。③瑶:美玉。 ④玖(jiu):浅黑色的玉。

(1) 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它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得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请分析“投”字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旨。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选贤_________________                 (2)货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贤与能    B.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C. 其中/往来种作    D. 黄发/垂髫

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查看答案

科技文阅读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滚鱼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 5期,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正确的是(  )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A. 及时记忆  长时记忆    B. 感觉记忆  长时记忆

C. 形象记忆  动作记忆    D. 语义记忆  情境记忆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 下定义  列数字    B. 分类别  打比方

C. 举例子   列数字    D. 下定义  举例子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B.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 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D. 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