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2.不能证明“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观点的一项是(   )

A. 爱迪生的一生就是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并为之奋斗的一生。

B. 汉朝的匡衡,白天干活糊口。晚上在邻居墙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微弱的烛光,如饥似渴地读书。

C.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D.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门入室的的旅途。——巴斯德

3.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1.C 2.B 3.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这两段分别与第⑤段开头的两句话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分别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得出答案。C.分析文章末段的话:“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能立下大志,还要不懈的奋斗,才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故此项“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说法不正确。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时,首先确定要论证的观点,再看论据讲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这个观点。B. 此项写的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事例侧重于论证勤奋好学,与要论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的观点不相符。故选B。 3.本题考查议论文写作结构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明确这样安排结构的原因。要看能不能调换,必须弄清楚各段分别论述了什么内容。分析第四、五段的内容可知,第五段开头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是过渡句,其中“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总结了第四段的内容,“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引出了第五段要论述的内容。所以这两段不能调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苻登妻毛氏,毛兴之女也。壮勇善骑射,登留毛氏及辎重于大界营,为姚苌所袭。营垒既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苌交战,杀贼七百余人,众寡不敌,为苌所执。毛有姿色,苌将纳之,毛骂曰:“天子皇后,安可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昭!”苌怒杀之。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壮勇善射/但闻燕山胡鸣啾啾

B. 众寡不/恐前后受其

C. 可为贼羌所辱/能辨我是雄雌

D. 不鉴昭/非静无以致远

2.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营垒既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苌交战

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毛氏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 ______

(2) 卿言多务,若孤______

(3)及鲁肃寻阳 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互相打趣,尽显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也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成效。

C. “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查看答案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我喜欢丈量巍峨高大的崇山,因为它使我的心谦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去掉“能否”)

B. 据统计,目前已有大约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相应“一带一路”建设。(去掉“大约”或“左右的”。)

C. 通过阳光体育锻炼,使同学们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 张华同学以优美的文笔、大胆的创意荣获“光雾杯”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主。(“荣获”改为“评为”)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绽放,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闪烁。在书法醇美墨香中飘散。

B. 他心爱的书籍,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耻辱和窘困,使他不禁悲从中来。

C. 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D. 朱镕基非常有人格魅力,他说话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喜欢唱京剧,拉二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