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作者在第一段中,先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段中“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是不足取的。”句中划线词语“这”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第三段中,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目标,一连用了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4.指出第5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代表性地位,总领全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作者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每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极少用彩绘的色彩美。 3.不能调换。这四个讲究是按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而且后面3、4、5、6四个自然而然段是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的,如果调换,文章就不能前后照应了。 4.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这句话是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比较,以突出苏州园林花和树的特征。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栽树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考查学生对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第一段总说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中的代表性地位,总领全文。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指代内容的提炼能力。研读画线句的前文可以知道,“这”指的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概括有用信息的能力。这种题目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通读全文,在第②自然段中我们不难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后面紧接着说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据此可以得出说明苏州园林的四个方面。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说明顺序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第三段,可以看出,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目标,一连用了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是按从全局到局部,从大到小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而且后面四个自然段与这四个“讲究”一一对应,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的,调换后文章就不能前后照应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这句话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进行比较,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按照答题要求具体分析其作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完成下列小题。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

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传销骗局是当今社会的顽疾。传销组织都是虚假的公司,什么都是空的,通过骗人入会,不断拉人头,收取入会费或加盟费来骗取钱财,再为先来的人发少量提成。请大家观察漫画《前赴后继》,回答问题。

(1)描绘画面内容:

(2)写出漫画寓意: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这段文字选自名著《______》,作者是_________,他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比如能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的_________;喂食时会像婴儿般哭闹的____________。这些都与他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的。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水涟漪。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倩悲风垂泪过扬州。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