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有亭翼然于泉上               醉翁之不在酒  

心窃之                       学者能八面玲珑

2..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4..读懂山水(5分)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

分)

 

 

1.(4分)要求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临:靠近(高踞)。 ②意:情趣(乐趣)。 ③乐: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感到快乐)。 ④诚:确实(果真;实在)。 2.D (2分) 3.(4分)要求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句: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4.读懂山水(5分) (1)(2分)要求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若画面或语句不完整,酌情扣分。 示例: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2)(3分)要求与评分:联系文段内容,言之成理。甲段,1分;乙段2分;若表达不 好,酌情扣分。 示例: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

①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描写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充满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旅夜书怀》中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怆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请你写出含有“天”字的连续两句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学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

(1)《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由纪昀等学者编撰而成。丛书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2)古代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称为___________

(3)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

 

查看答案

对下面的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①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①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②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元亮,陶渊明。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

A. 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

B. 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 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 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 “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