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张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是学...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张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是学术界泰斗级的人物,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B. 为了迎接学校的艺术节,小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幕戏剧。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使用无误。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道貌岸然”意思是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贬义。B项“逢场作戏”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C项“不耻下问”,意思是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这里向老师请教不能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暮霭     阔绰     励精图治     猝不及防

B. 脸颊     荒谬     焕然一新     趋之若鹜

C. 咨询     缥缈     离经判道     扣人心弦

D. 凌厉     潇洒     陈词滥调     苦心孤诣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雏形(chú)  辗转(zhǎn)    拮据(jū)     面面相觑(xù)

B. 蓬蒿(hāo)  笑靥(yǎn)     炽痛(zhì)    浅尝辄止(zhā)

C. 窈窕 (tiǎo)  阴晦 (huì)      阴霾 (mái)     鲜为人知 (xiǎn)

D. 脊梁 (jí)    狭隘 (ài)       蝙蝠 (biǎn )   相形见绌 (chù)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块石头,自然风化成两块。一块成为山石,与山融为一体,衬托着大山的威仪,也成为巍峨风景的一部分;另一块被水流经年累月地冲刷,变成晶莹圆润的鹅卵石,被人们捡拾回去,成为装点生活的艺术品。

要求: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寻绿

立春一过,我就开始寻觅那渴望已久的绿。

在一家住户的明净的玻璃窗里,我看到一盆小巧玲珑的文竹,它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展露着鲜嫩的绿叶,纤细的小枝伸展着。“啊!绿!”我欣喜地观赏着。然而,它太柔弱了,绿中泛着嫩黄,实在是弱不禁风。这是我理想中的绿么?我失望地离去,继续寻找我要的富有生命力的绿。

我终于看到一棵屹立的老松。“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只见它染着一层层深深的绿——墨绿、苍绿。这老松经受了北方严寒的考验,把生命力积蓄在绿色的针叶里,它卓尔不群、风姿绰约。

(1)画线句的“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句意才连贯。

(2)第三段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3)请补写一个结尾,使之与标题、开头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暗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在窗前的画案上。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的山水画。画的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里拿着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一个部分。他不能不认真,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要寄往北京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有业务上的往来。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美院国画专业毕业。他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裱画店,现在他既是这家店的老板又是装裱师傅。石丁的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店去装裱呢?

胡笛刚刚才把画亲自送来,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他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石丁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绘画功夫,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而眼前这幅画却能轻易被人仿造了,他是不是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有意设在杂树根部的暗记,实为暗伤。北京城高手如林,如果细心人看出,就成了这幅扛鼎之作的斑点。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上几个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细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了无痕迹。如此接补,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费时费力不说,更要有精湛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原来的笔墨如出一辙。石丁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是你对人不信任而设防的记号,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石丁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到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注)①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②皴:cūn皴法,中国古代国画中的一种画法。

1.请仿照示例说说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句)

示例:胡笛是一个 自信 的人,你看他自认作画的补笔,应没有给石丁丢脸。

2.请说说题目“暗记”的含义及其作用。

3.品析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4.下列对文章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行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生动表现了石丁教授复杂曲折的心路。

B. 第4节中,插叙介绍了胡笛从事装裱业及石丁找他裱画的原因。

C.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中的“呆”,写出石丁心灵的震撼以及心理的阴暗。

D. 第8节画线句意思是说,石丁在绘画艺术上既能仿效石涛,又能自成一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