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剑所从来 肖岩 要了解剑这种兵器,就要先从它的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剑所从来

肖岩

要了解剑这种兵器,就要先从它的名字说起。汉代《释名》记截:“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就是说,“剑”就是“检”,是在非常状况下使用的一种兵器。什么是“非常状况”呢?这主要是针对车战而言的。我国商周时期的作战方式主要是车战,是以一乘战车和其附属的徒步的士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两军对阵时,首先用远射的弓失,待到战车交错格斗时所用的兵器就是长柄的戈戟矛钺(yuè)了,这就是战斗的一般状况。在激烈的战斗中,双方战士难免发生扭打在一起的时候,需要贴身肉搏,这个时候,剑这种兵器就派上用场了。

还有一种“非常状况”叫作“致师”。商周时胡,两军对垒以后,要先派出一队最勇武的军士去冲击敌阵,以表示战斗的决心和意志,鼓舞士气。这样一种短兵相接的交战,剑的配备使用就是必然的。

从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商周时期剑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都是短剑,也证明了其“防检非常”的用途。直到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仍然以短剑为主,其使用方式也主要是刺击。

在中原地区还主要依靠战车作战的时侯,东南部的吴越地区(大约是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这里水网纵横,并且还处于密林深深尚待开发的阶段,奔驰在北方平原上的巨大而沉重的战车,在那里几乎是没有用武之地的,所以战船和步兵成为了战斗的主力。步兵所需要的是适于近战的锋利而轻便的短兵器,剑正具有这些特点,所以这种兵器在吴越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当时吴越地区铸剑的水平,远远过中原诸国,春秋时期的吴越简直就是“宝剑之乡”,这里出产的质精物美的青铜剑,极受中原各国的重视,留下了许多传奇人物和故事。

后来,越国灭掉了吴国,然后自己又被楚国吞掉,吴越精湛的铸剑技术,也就为楚国所掌握,这使得本来已有相当水平的楚国铸剑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于是,楚国成了铸剑工艺最杰出的地区。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车战的衰落和步兵的兴起,剑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成为当时步兵的标准装备之一。这样巨大的变化和发展,对剑的长度、锋利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想想看,两军对战,一方手执一米多长的长剑,另一方则是两尺左右的短剑,孰胜孰败不是一目了然吗?我国在春秋时就有了铁器,但直到秦朝,青铜仍旧是兵器的主要材质。青铜质地较脆易折,如何増加其柔韧,铸造出锋利耐用的长剑,一直是一种极其高难的工艺技术。因此,剑的长短优劣就成为了代表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象征。

正因为剑是如此重要,所以它的内涵也越来越广博。它的佩带有了严格的规定,使用有多种多样的技法,冶炼锻造有多种多样的工艺,还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

后来,______是随着骑兵战斗的日渐重要,武器的劈砍功能逐渐被重视起来,于是,汉代以后,刀渐渐取代了剑,成为了战场上骑兵的主要兵器。虽然失去了战场上的地位,但由于其精湛的工艺、华美的造型以及高贵优雅的内涵,剑在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却越来越重要了,留下了许多神秘的传说、优美的诗文,也成为了近现代武侠小说中最主要的意象。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时期

(1)____________

战国

汉代以后

剑的发展

以短剑为主,适用于特殊情况,在吴越、楚国有很大发展。

(2)___

(3)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剑”最初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非常状况”下使用的一种短兵器。

3.阅读第四段,为什么在吴越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4.将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在句后括号内。

(1)商周时期剑长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都是短剑。________

(2)青铜质地较脆易折,如何増加其柔韧,铸造出锋利耐用的长剑,一直是一种极其高难的工艺技术。因此,剑的长短优劣就成为了代表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象征。________

5.结合文意,“确实”“大约”两个词应该填入文章最后一段空白处的是____

 

1.(1)商周到春秋时期(2)剑的作用日益重要,内涵更加广博。(3)逐渐被刀取代,但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2.贴身肉搏短兵相接 3.吴越地区水网纵横,步兵是战斗的主力;剑是适于近战的锋利而轻便的短兵器。 4.(1)列数字(2)作诠释 5.大约 【解析】 1.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梳理。此文按照时间顺序,根据表格提示,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商周时期,以短剑为主,适用于特殊情况,在吴越、楚国有很大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成为当时步兵的标准装备之一”;“汉代以后,刀渐渐取代了剑,成为了战场上骑兵的主要兵器”。 2.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在第一二段,然后仔细筛选剑最初种是在“贴身肉搏”还有一种是在“短兵相接”情况下使用。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在中原地区还主要依靠战车作战,东南部的吴越地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这里水网纵横,并且还处于密林深深尚待开发的阶段,所以战船和步兵成为了战斗的主力,步兵所需要的是适于近战的锋利而轻便的短兵器(剑),把这些句子提取关键词即可。 4.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由“20-40厘米”可知是列数字,从一个侧面对剑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对剑的某些性质和特点进行适当解说,是作诠释。 5.“确实”是表示肯定的词语,“大约”表示不确定,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生动,故而这里用“大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中学开展“民歌进校园”活动,你所在的素材收集小组搜集到一些有关巢湖民歌的材料。针对材料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材料一:巢湖民歌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巢湖民歌保护传承工作逐步加强,坚持举办巢湖民歌青年歌手大奖赛;建立了民歌传承基地,让民歌走进中小学校园;将《一支秧歌一趟秧》、《八百里湖水情》等12首优美的巢湖民歌录制改编成广场舞曲推广。

材料二:“望风采柳”是巢湖民歌的传统创作形式。在水田里插秧时,会面对田野歌唱:“十里也,长冲也,好风光呀依也,麦苗青呀,啊咦呀子吆,稻花黄啊,啊咦呀子吆。”看到路上无所事事的闲人,他们会唱:“六月天,大忙天,哪有闲空站路边?不是黄秧占着手,拎着尾巴扔上天。

材料三:64岁的巢湖民歌传承人李家莲坦承她最近几年面临的困惑,现在新创的巢湖民歌中,传统的东西少了,都是为舞台服务的,失去了很多原先的韵味。在这位传唱了大半辈子巢湖民歌的老人心中,传统的民歌巢湖方言原汁原味,韵味十足,现在新创的民歌,采用普通话,在韵味上还是有些不足。

(1)阅读材料二,巢湖民歌“望风采柳”这种创作形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巢湖民歌?”这一问题,请你提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通顺。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不喜欢民歌的语言和情感,觉得不够时尚。请你用材料二中划线句的歌词为例,说服你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1)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上面语段描绘的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_______(人物)的形象,因犯错被贬下界,在________(地名)为妖,后经观音点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___________。小说主人公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不zhuò,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xiǎo天下道理,  ①   学识,  ②  见识。人的潜力是无现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オ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玉不zhuò_____通xiǎo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根据句子意思和日常表达习惯,将“增长”“丰富”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划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李煜在《相见欢》中既写出秋的萧瑟,又道出自己的悲凉处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困惑。起初,不明白、不懂得、不知道、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豁然开朗,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请以“顿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及校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