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不zhuò,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玉不zhuò,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xiǎo天下道理,  ①   学识,  ②  见识。人的潜力是无现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挖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オ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玉不zhuò_____通xiǎo_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根据句子意思和日常表达习惯,将“增长”“丰富”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划线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琢 晓 jué (2)无现 无限 (3)①丰富 ②增长 (4)排比 比喻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试题。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注意“琢”不要写成“啄”,“掘”不要写成“jǜe”。“见识”搭配“增长”。“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是排比,“快餐化的知识”是比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③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⑧李煜在《相见欢》中既写出秋的萧瑟,又道出自己的悲凉处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路上,我们有很多困惑。起初,不明白、不懂得、不知道、不理解。后来,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豁然开朗,顿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请以“顿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及校名

 

查看答案

(1)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林冲、鲁智森、杨志三人上梁山的过程可以看出《水浒传》反映了宋徽宗的统治危机。

B.当简得知罗切斯特曾青睐于英格拉姆小姐时,她命令自己专注于教学以此来平复自己的嫉妒之心。

C.鲁滨孙离开绝望岛后来到约克郡,才发现父母都相继亡去。

D .“父亲呵!/我怎样的爱你,/也怎样爱你的海。”这是冰心关于爱的诗。“爱、童真、自然”三主题贯穿于《繁星》《春水》诗集中。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宋江勒马看时,庄上不见刀枪人马,心中疑忌。猛省道“我的不是了。天书上明明戒说,临敌休急暴。是我一时见不到,只要救两个兄弟,以此连夜进兵。不期深入重地。直到了他庄前,不见敌军,他必有计策,快教三军且退。”

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中的哪个故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中了埋伏后他们如何脱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了第四次“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该调查在北京、 广东等10个省 (市) 42 个 区县162所中小学的小学四 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进行,回收有效问卷9360份,其中男生47.6%,女生52.4%;小学生53.1%,中学生46.9%;城乡样本各半。

今天上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的 “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 坛”在成都开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论坛上发布了这项研究成果。

材料二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00后”小学生在校时间平均为8.1小时,初中生平均为 11.0 小时;有57.0%的“00 后”学习日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休息日睡眠不足9小时的也有34.5%;学习日有 66.4%的小学生花 1.7小时做家庭作 业,78.5%的初中生花 3 小时;休息日有81.1%的小学生花2.8小时做家庭作业,87.1%的初中生花4.3小时。

在休闲生活方面,课外阅读仍是最受欢迎的休闲方式,但近七成 (67.9%)“00 后”一 年的纸质书阅读量不超过 20 本,上网的吸引力大幅上升,喜欢看电视的减少,喜欢看电影的增多。“00 后” 学习日闲暇时间超过了“90后”,但是仅50.0%休闲时间达到1小时,15.4% 不足半小时,11.7%基本没有闲暇时间,说明仍有相当数量的少年儿童仍难以享受休闲时光。      

37.7%的“00后”课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但休息日运动时间不超过小时的高达46.3%、学习日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高达66.3%, 甚至还有7.6%学习日基本没有运动, 8.3%在休息日基本没有运动,可见运动量不足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其后果和损失仍未得到足够重视。

材料三:“00后”的休闲偏好染上了日渐浓烈的信息化色彩,33.4%最喜欢的是上网,比“90 后”几乎增长了两倍,45.7%的“00后”休息日上网超 过 1小时,纸质书阅读量较“90 后” 减少,仅26.9%一年能阅读20-99本书。在休息日,玩耍超过1小时的有六成(60.0%),而看电视、电影超 过1小时的近七成 (69.7%)。

1.结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样本主要以城市和农村为主,两者各半。

B. 在休闲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不喜爱以阅读的方式来休闲,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运动。

C. “00后”比“90后”更多的喜欢有信息化色彩的休闲方式。

D. 00后的学生大部分睡眠时间不足,应当引起重视。

2.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三少学生”指哪三少?

3.请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分析影响学生阅读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0日 18 版)

1.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用生活中人们对结交有趣之人的期盼引出“有趣”这一话题。

B. 文章第④段只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C. 文章第⑤段为证明生活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用他吃柿霜糖这一趣事作为事实论据。

D. 文章结构严谨,第①段引出论题,第②到第⑥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不苟且”的生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