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如外人_____     (2)处处_____     (3)病终______

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B.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C.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谨慎,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第①②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1.(1)全,都。(2)做记号。(3)随即,不久。 2.B 3.土地平坦宽广,房舍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D 5.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的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意近即可) 【解析】选自《陶渊明集》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悉(全、都)、寻(随即、不久)”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注意“志”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文言文句式,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A.省略了宾语:村中人;B.无省略;C.省略了主语:渔人;D.省略了主语:村中人。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俨然”,整齐的样子;“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体会“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的深层含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语言综合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余晓洁) “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29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说。今天科学家与媒体对话的主题为“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共同的社会责任”。

师昌绪建议,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国民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国家要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尤其是启发、唤醒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才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挥想象,为下面写一段解说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全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左右采之。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关雎》)

②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蒹葭》)

④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子衿》)

_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___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⑥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查看答案

读名著,懂生活,悟人生。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傅雷在这封信中,从哪方面对儿子进行了教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才能成为傅雷所希望的有教养的青年?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整本家书,你想写一篇读后感投给学校文学社,先拟一个漂亮的题目吧。

___________________——读《傅雷家书》有感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当然,学习仿写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最好还能有些变通和创新。

B. 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从主到次等。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顺序。

C. 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感”是作文的重点。写读后感时,容易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感”的内容单薄,被淹没在引述当中,这是需要避免的。

D. 《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该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