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鲁迅先生在《社戏》一文中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他的美好童年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的形象。

B. 《回延安》的作者是现当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这首诗采用山西民歌的形式,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展示出浓郁的山西风情。

C.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D.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A.《社戏》是小说,“回忆了他的的美好童年往事”错;B.《回延安》运用了陕西民歌信天游形式,展现的是陕西风情;C.正确;D.《桃花源记》“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少年在街头横冲直撞,全然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这对夫妻曾经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怎么如今却要离婚了呢?

C. 我们不该苛求别人做任何事情都完美无缺。俗话说“人无完人”,天衣无缝的人是不存在的。

D. 杜甫在《望岳》中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绘他登顶后目空一切,视野开阔的情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雾霭      海棠     赌注      烘烤     人情世故

B. 燎原      怅惘     思幕      瞄准     大彻大悟

C. 辐射      殒石     喧嚷      晦暗     销声匿迹

D. 振撼      斡旋     褪色      枯燥     周而复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qī)    漫(ní)     追 sù)  迁(xǐ)      然而止(gā)

B. 辈(háng) 欺(wǔ)     裂(guī)    仁(tóng) 草莺飞(zhǎng)

C. 奋(kàng) 绊(jī)     杂(rǒng) 带(xié)  然作响(qiāng)

D. 子(mí)    闭(sè)     劫(nàn)   皱(zhě)  默无言(jiān)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那一刻,柳暗花明;那一刻,峰回路转;那一刻,欣喜若狂;那一刻,泪流满面;那一刻,幸福温暖:那一刻,终生铭记……生活总是伴随着一个个无法忘怀的那一刻。那一刻,最动情;那一刻,最难忘;那一刻,世界春暖花开。

请以“那一刻,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势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他认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③钱钟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⑦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③④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写出有关读书的一句名言

4.文章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5.读完本文之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在日常学习中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