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

(2)取而疾_____

2.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 借旁近/与之

B. 余闻之/也久

C. 时取/旁舍儿书

D. 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3.翻译

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4.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___________”;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5.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

 

1.(1)通“攀”,牵,引(2)跑 2.B 3.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它(《书经》)的大意。 4.泯然众人矣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5.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最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遭到父亲反对,却能坚持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可以看出后天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很重要的。 【解析】译文 甲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乙文: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督促他到田地里去,陈际泰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临川,同艾南英等人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陈际泰写诗作文,非常勤敏,一天可以写二三十首诗,先后写的诗达到了万首。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没有比得上陈际泰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此题注意通假字,扳:通“攀”,牵,引。古今异义,走,古义是“跑”。 2.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节奏。B.应是:余闻之也/久。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用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得分点遂:于是,补出省略的成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赏析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_____________第二个画面是___________

2.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春节,盈盈家请客喝酒,父亲叫读初三的女儿盈盈给客人倒酒,盈盈不小心将酒倒得溢在桌上,一时,他觉得不好意思。为了摆脱尴尬,活跃气氛,他便风趣地说:“________________。”

2.亲爱的同学,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栏目设计:某小组正在制作手抄报,请根据示例为他们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一:小说人物我来评

栏目二:____________

栏目三 : ____________

栏目四:小说情节我来讲

(3)故事竞猜: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下面不是诸葛亮的故事的是___

A.火烧博望坡     B.火烧葫芦谷      C. 安居平五路   D. 火烧连营七百里

(4)材料探究:两则材料在叙述时都采用的是什么方式?人物分别是?

【材料一】

他家穷的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他的妻子自从嫁给他以后,一年连猪油都难得吃上两三回,想去参加考试连盘缠都要向别人借,可是他还是死心塌地的热衷于科举考试,当得知自己金榜题名以后,他竟然欢喜至极而导致发疯

【材料二】

他,排行第二,人称二郎。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身长八尺,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勇猛过人,胆大心细,景阳岗打死猛虎,为报仇斗杀西门庆;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他是梁山泊一名勇猛的虎将。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 ,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4)选择无处不在。选择有时意味着奉献和牺牲:面对陋室,刘禹锡选择坦然:斯是陋室,________ ;面对名利,陆游选择淡然:无意苦争春,________;无长兄的木兰选择担当,奔赴战场:________ ,关山度若飞;面对官场,陶渊明选择归隐赏菊: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查看答案

名著.

“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选自______________的感叹。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④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