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吕氏春秋》)
【注】①户:单扇的门。
1.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
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荆王释先王之礼乐 (2)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3)臣请辟矣 (4)遽召掌书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2) 何谏寡人之晚也?
4.邹忌和春居为什么向君王进谏?请根据文段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
5.邹忌和春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劝谏君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竹笋的异名。木笔:木名,又名辛夷花,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家居环境的什么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2.仔细读诗并思考,体会诗歌的尾联诗人为什么“叹息”?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下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招领启事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招领启事
昨天下午,有位同学拾到红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公交卡一张。请失主到学校德育处认领。
此致
敬礼
学校德育处
2017年12月25日
①内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段中的“叔叔”为何要逃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混名也叫行者,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峰上晶亮的积雪变成一条条冰川凝重地滑向山下,然后,冰雪变成流泉,流泉壮大,奔向河谷地带的田野……大自然kāng kǎi的赐予,使人类得以fán yǎn滋息,创造文明。人类理应顺应自然。但人类的历史,反倒常常是轻慢 与辜负大自然美好情意的历史。正由于此,在好多自然bǔ yù了美好文明的地方,大自然便日益枯萎与憔悴,那些文明也随之萎顿凋零了。
(选自阿来《山南记》)
1.把文中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横线。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