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

下列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2010115日下午1531分左右,日环食将在天空发现。②本次日环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达1108秒,要想打破此次纪录,可能得等到3043年。③武汉地区不在环食带内,只能看到日偏食。④专家提醒,日偏食时太阳虽被月球挡住了一部分,但周边还会散发出强光,不能用肉眼直接观看,以免不对眼睛造成伤害。

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句,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句, 将“发现”改为“出现” 第②句, 将“不对”删去。 【解析】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用反选排除法,①句搭配不当, ④句否定词使用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    )

A. 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B.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C. 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面前,我们只有依靠科学,依法办事,才能夺取抗击灾害的全面胜利。

D. 万籁俱寂,才拥有一片真实自由的天空。黑夜里,无论是云淡风清,一地风光,还是云雾笼罩,夜色沉沉,大自然都像一张怡静的网。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杜甫登泰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表达了诗人的心胸气魄和雄心壮志,引起读者的共鸣。

(2)《登飞来峰》中与上题诗句有异曲同工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钱塘湖春行》用花草写出早春景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5)请自己写出一句带“雪”字的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

liè   鳞次 zhì比  亭台轩xiè  决入归鸟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最终战胜强劲对手,一举夺冠。董卿为他点赞。“点赞”是对某个内容支持、喜欢和赞美。我们可以为九寨沟的水、玉门关的落日、钱塘湖的大潮点赞,也可以为文化长河中《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点赞,还可以为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点赞┅┅请将“为    点赞”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连环画,请你发挥想象,以“买椟还珠”为题或自拟题目,将其扩写成一篇故事。

1.楚国有个商人,带着一颗珍珠到郑国去卖。他把珍珠装在一只漂亮的木匣面,吸引了很多顾客。

2.有个郑国人仔细观赏木匣,很想买下来。

3.他把木匣拿在手中,反复赏玩。

4.郑国人问明了珍珠的价钱,把漂亮的匣子买下,把珍珠还给了卖主。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学会有“教养”地怀疑》,完成下列小题。

学会有“教养”地怀疑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怀疑有如草木之牙,从真理之根萌生”……从小到大,我们读书做学问,常常听到教诲,要学会怀疑。

②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在《读书》一诗中说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不慌不忙之时,读到不明处、违背常理处,自然就要留个心眼。做学问也是一样,不迷信权威,比照多方资料,严谨求证,这些方法不知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烂熟于心。细想起来,怀疑好像很简单。

③互联网时代,搜索一个知识点,常会冒出好几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读书做学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总会爆发一场“口水战”,吸引不少人围观甚至参战。浏览热门新闻尤其是争议事件的网友评论,辩驳、对骂直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都不稀奇。除了那些永远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娱乐八卦,争论内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养生、伦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关,观点五花八门,真相扑朔迷离。

④这个时候,我们该怀疑什么,又该相信什么呢?

⑤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保持怀疑态度,似乎并不是件难事。很多年轻人更是敢于说不:我不喜欢、我不赞同、我不接受。但问题的另一面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你不喜欢、不赞同、不接受的,有没有可能其实就是真相呢?

⑥两会期间,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关于“在家教育”的言论引起争议。原来,现在的一些家长,因为种种原因,对九年义务教育说不,选择让孩子在家或者送到所谓“私塾”接受教育。这一明显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不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行为,却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这位委员从法律常识和教育规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国学”“读经”“私塾”或各类外语、才艺、武术培训机构及个人,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取代义务教育的学校。

⑦就是这样一个好建议,却在网络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家长有为自己孩子选择教育方式的自由”“国内教育质量差,只能在家学”“美国就可以自由选择在家上学”。这些说法真的合情合理吗?

⑧答案其实很简单,带着疑问,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书籍、问问周围师友、查查国外真实情况,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⑨“怀疑一切与信任一切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

⑩何谓有“教养”?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讲逻辑、有底线;“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能说八分话”,注意信息来源,不妄加揣测;自由与责任一体两面,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唯有如此,方可称作有“教养”的怀疑——这既是自身涵养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的这句名言,后面接着的两句同样重要,“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不明白、说不清、有疑问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细思量后再发表意见也不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作为本段的观点。

2.阅读⑤—⑨段,将下面的论证思路补充完整。

   由年轻人敢于怀疑的现象引出话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怎样才能做到有“教养”的怀疑。(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