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家有条大运河》,完成下列小题。 我家有条大运河 王也丹 ①这话,是我十岁...

阅读《我家有条大运河》,完成下列小题。

我家有条大运河

王也丹

①这话,是我十岁那年,听一个叫莉莉的小女孩说的。她无意中的误导,让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大运河是莉莉她们家的。

②那年,家里来了父女两个,父亲四十岁左右,女孩十一二岁的样子,叫莉莉。莉莉很洋气,梳着乌黑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我父亲那时是乡企业领导,她父亲好像是因为工作关系来到这里的。依稀记得,我带着莉莉去了村南的安达木河边,趟水,摸鱼。当时的安达木河水草丰茂,水面也还宽阔,是村里孩子的乐园。莉莉却不以为意,她说,我家有条大运河,比这河大多了,宽多了,岸边还有一座宝塔呢。莉莉的自得让我幼小的心灵产生了自卑。那晚,他们住下了。忘了都聊些什么了。第二天早晨,莉莉把她盖的被子叠成了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我又惊讶了。我们平时的习惯都是把被子叠成长方形摞在炕梢的。她是怎么叠成方形的?我没好意思问。早饭后,他们走了。临走,莉莉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去通县,我带你看我家的大运河。我才不去通县呢,你家有运河,我家有安达木河。我在心里说。看着他们上车了,走远了,我奔回屋里,想研究一下被子是如何成豆腐块的,却发现母亲早已把它又变回长方形摞在被垛上了。

③可“大运河”三个字却是这样烙进了心里。

④正式知道大运河的著名是在读中学时的课本里,这条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大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是当时贯穿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曾对军事、交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更为关键的是,我知道了这条大运河不只是与莉莉家有关。

⑤大运河还与谁有关呢?与历朝历代的皇帝、名臣、文人骚客有关。那么众多的故事与诗文,那么厚重的历史与传说。沿岸的古迹文化、风土人情,随着运河的水流传遍大江南北。大运河太有名了。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闻名遐迩,被无数人歌之咏之。

⑥不过,据说,安达木河与大运河亦有着一丝渊源。清末,位于北京密云东北部的雾灵山解禁,砍伐的树木需要运出山外,为了节省时间与财力,便把木材绑到木筏上,顺着雾灵山脚下的安达木河漂至密云桑园村西而入潮河,又随潮河顺流而下,至通州漕运码头,再转运到北京、天津等地。因此,至今还有人玩笑说,安达木河是“安全抵达的木头”意。

⑦遗憾的是,了解到这些已是多年之后了,我没能把它说给莉莉。而等我真正见到莉莉家的运河时,通县也已不叫通县,改叫通州了。我见到了莉莉说的宝塔——燃灯佛舍利塔。这座始建于辽代的高塔,是北京地区最高大的塔,八角形,砖木结构,上面雕有精美的佛像,挂满了铜铃,微风拂过,铜铃叮当,颇有气韵。不远处的运河宽阔平静,两岸整洁规矩,有游人漫步河岸,其乐融融。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曾有无数南来北往的人在这里登岸或启航。尽管这里现今已经不通航了,繁华也已被另一种形式取代,但历史的遗迹还在,远去的桨声依稀。相比之下,家乡的安达木河的确太小了,它奔涌山间,野性自在,随山势赋形,应季节肥瘦,哪像大运河这般深广、宽绰、开放、通达呢?

⑧如此,我又突然发现了,安达木河和大运河其实是不能一起比拟的,它们各有各的好。安达木河是自然之河,滋养着沿途的山川与村庄,它是独属于我们那里的人们的。而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属于许许多多的人,是国人共同的河。包括莉莉,也包括我。

⑨想来莉莉家应该离此不远,可莉莉在哪儿呢?她还记得当年安达木河边的那个女孩么?

⑩眼前,运河岸边,一个梳着乌黑的马尾辫的小女孩正脚踩滑板车迎面而来,像极了当年的莉莉。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在文章中,“我”对大运河的认识发生着变化,请简述变化的过程。

2.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两位同学的意见产生了分歧。请在横线上为乙同学补充反驳的理由。

甲同学:我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从题目看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大运河,却花费很多笔墨来写安达木河,我觉得是这篇文章写法上的重大失误。

乙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州在不断加快副中心建设的同时,力求将大运河文化打造成通州的标志性文化品牌,形成通州特色。为加大通州区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通州区运河文化部门向社会各届征集通州运河创意宣传词,请你参照长城的宣传词,以自述的形式,写一段通州运河的宣传词。(100—150字)

 

 

1.示例 :“我”第一次听到大运河是通过莉莉的描述,知道了大运河比安达木河大得多、宽得多,岸边还有一座宝塔,“我当时”以为大运河是莉莉家的,甚至产生了自卑;正式知道大运河是在课本中,这时“我”知道了大运河的修建与发展,也知道了安达木河与大运河的渊源;后来,亲眼看到大运河时,才真正地认识了运河:它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 2.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运河的认识是以安达木河为参照逐渐发生变化的。安达木河是自然的结晶,是属于它周边的人的。写安达木河,更能衬托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博大宽广的象征,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 3.示例:我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昔日万舟骈集的盛况我仍记忆犹新,船工们震天的号子依然回响在我耳畔。“长桥映月”“柳荫龙舟”的妆点让我自豪,“万里南来第一船”的吟诵让我感叹。昔日已去,但我并不寂寞,河畔古槐金柳为友,燃灯塔的铜铃声为伴。而今,我已旧貌换新颜。欢迎你的到来,为了那一次最美的遇见。 【解析】 1.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梳理概括。解答此题要根据情节的发展来梳理,此类试题一般可以在文中找到原词。当“我”第一次听到莉莉说有条大运河,比这河大多了,宽多了,岸边还有一座宝塔,“我当时”以为大运河是莉莉家的,甚至产生了自卑;正式知道大运河是在课本中,这时我知道了这条大运河不只是与莉莉家有关;后来,亲眼看到大运河时,才真正地认识了运河: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属于许许多多的人,是国人共同的河。 2.反驳要有理有据,依据文章内容来反驳,“我”的家乡是安达木河,由莉莉口中知道了大运河,开启了“我”对运河的认识。同时写安达木河,更能衬托出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博大宽广的象征,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 3.考查拟写宣传词。开放性试题,参照长城的宣传词,长城的宣传词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字数100—150字,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提到“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三条文化带所涵盖的范围是北京市市域16000多平方公里,比我们以往文物保护涉及的范围要大得多,针对性也要强得多。三条文化带的实施,不仅可以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而且有利于疏通北京的历史文脉,为  ①  古都风貌全面保护的基本格局奠定基础。同时,依托北京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包括京津冀三地三个文化带周边区域社会文化及区域经济更好地全面发展。

【材料二】

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遗产保护需要,“西山文化带”对原区域范围做了适当调整,不仅将海淀“三山五园”全部纳入其中,还增加了西山部分区域和北京旧城的长河历史文化廊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和最为多元的文化元素。通过初步统计,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众多且保护级别高,包括世界级、国家级、市级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余处。比如以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及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三山五园”为代表的皇家文化;以大觉寺、卧佛寺等为代表的寺庙文化;以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周口店龙骨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考古文化;以妙峰山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此外还有陵墓文化、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文化。可以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就像   ②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必将带动社会文化更好发展。

1.对材料中①②两处所填词语与句子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展现        ②一本文化巨著

B. ①构建        ②一本文化巨著

C. ①展现        ②一艘起航巨轮

D. ①构建        ②一艘起航巨轮

2.下列三个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填序号)

【甲】文化带的文化类型多样

【乙】文化带的经济效益显著

【丙】文化带将推动社会发展

3.为响应“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某微信公众号举行“我为文物开发利用献计策”活动。请你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向此公众号发送微信,为运河的开发利用提一条具体建议。

【链接材料】

在谈到对文物的开发利用时,一位专家说:“比如一个老房子,经过岁月流逝、风霜雨雪,怎样能让它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这个地方有人气。”

 

查看答案

(题文)请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阅读下面文段后的启示。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③[罢]通“疲”,这里指停止。

 

查看答案

(题文)鲁迅在评价《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始见矣。”请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两个,写出符合此观点的情节。

人物

情节(不超过10个字)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是一份文言词汇积累表格,请补全表格内容。

在句中的意思

句子与词语

所属篇目

悉如外人(悉)

《桃花源记》

___

《桃花源记》

皆若空游无所依(皆)

____

百废具兴(具)

《岳阳楼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文章中有一句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结合前后文,推测渔人“具言所闻”的内容。

4.下面是某同学在复述《桃花源记》内容时的发言,请选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_______”。进入桃花源后,他感觉到桃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桃源人对他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离开桃花源时,他却 “_________”,但后来再来找寻时还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其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B. 本诗本五言律诗,其中押韵的字是“边”“延”“天”“圆”“然”。

C. 全诗写到了出使路线、沿途所见风光以及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D. 诗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象展现了壮丽的大漠风光。

2.请从画线诗句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词),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3.这首诗与范仲淹的《渔家傲》有相似点:诗中的颈联与《渔家傲》中“_____”一句在写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与《渔家傲》中“_______”一句用同一个典故寄托了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另外,这首诗与《渔家傲》同属边塞题材,这种题材的诗还有很多,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