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文段中,第③④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我国自主研制的C 919...

下面文段中,第③④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我国自主研制的C 919大型客机首架机首飞举世瞩目。②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 919平稳起飞,安全降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③经过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④为此,他们着力培育专业骨干队伍,全力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再接再厉,取得显著成绩,走出了一条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理想和人民期盼的中国特色发展。

(1)句③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④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③语序不当,应将“经过”放到“科研人员”后。或:将“科研人员”放到“终于”前。 (2)④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句中出现成对使用的关联词的时候要注意句子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③语序不当,应将“经过”放到“科研人员”后;④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道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③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④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⑤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⑥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A. ②①⑤③④⑥    B. ②⑤①⑥③④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②⑤③④①⑥

 

查看答案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_____

(2)这些字帖_____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3)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bàn yǎn________

(4)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mò qì________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2)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竹林的昏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很多古诗词中都提到了“风”,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借“风”,写尽了笛声的悠扬,勾起了诗人无尽的乡思。

 

查看答案

了不起的意思是: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根据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请以了不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

(2)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

(3)夫没者岂然哉    苟:______

(4)见舟而之        畏: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