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年六、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字睿冲,琅邪临沂人也。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取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虓(xiāo),怒吼。   ②恃:依赖,仗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与群儿嬉于道侧________             ②钟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李树多实,等辈竞取之,戎独不往。

3.王戎名列“竹林七贤”之一,风度文章领时代之先,在当时也称得上名士。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王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曾经讨伐,攻打 2.见到李子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争着去摘,惟独王戎不去。 3.围绕“武场观戏,树下识李,言论伐蜀表现了王戎具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胆量非凡,临危镇定,足智多谋,深谙古训,见微知著等性格特点”回答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尝”:曾经。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实”“等辈”“往”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的描写,表现了他胆量非凡,临危镇定的性格特点。“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的语言描写,说明他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的优良品质。 译文:王戎,字浚冲,是琅琊临沂人。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王戎幼时聪明过人,神采清朗。看太阳而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崖下的电光。”王戎六、七岁的时候,在宣武场看杂技表演,猛兽在牢笼中怒吼,吼声震动天地。众人都逃走,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态自若。魏明帝在楼阁上看见以后认为王戎很奇异。又曾经和一群小孩在路边嬉戏,看见李树上有很多果实,同辈的人都争着奔向那棵树,只有王戎自己不前往。有的人询问其中的原因,王戎说:“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果实,一定是苦涩的李子。”摘取果实后的确这样。钟会讨伐蜀国,路过时与王戎告别,问有何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说‘有功而不依靠’,不是成功难,而是保成功难。”等钟会失败,商议的人认为他深懂古人的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__         ④后遂无问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说说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生活图景?体现了桃花源怎样的特点?

5.唐代诗人王维曾写到“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作者勾画了这么一个平等、幸福的桃花源,让人难以忘怀,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4)________,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5)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作者通过想象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春意融融的境界,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温暖与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给人以路疑无而时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感觉,并且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借用典故,表明虽被贬谪,但仍希望得到重用,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常常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巧妙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这个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

请以“有个好心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感情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以“              伴我同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若选(2)先把文题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十五”“八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

(2)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

(3)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