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例文 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幸福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你比我还要大,奶奶说,你是在蝉声响起时来的。 你长得像一个可爱的玩偶,眼睛清澈透亮,小巧的鼻子恰好镶嵌在你不大不小的脸上。你漂亮的金色毛发,使你奔跑时如太阳般耀眼。你是我最好的玩伴,让我时常怀念有你陪伴的日子。 你是一个能懂得我心的玩伴,在我欢乐高兴时,你就在我面前上窜下跳,围着我转圈圈,好像在对我说“来,我们跳个舞吧”;在我受欺负时,你就会对着他们“汪汪”叫两声,帮我呵斥他们,似乎在说“不要怕,有我呢”;在我悲伤难过时,你就用尾巴对我摇摇,“不难过了,有我陪伴你呢”,然后静静地躺在我脚下。 可是你走了,我连你最后一面也没见到,可能是奶奶怕我伤心吧。曾经幻想着与你一起,在向日葵园中迷失自我;在公路上欢快奔跑;在大海边看潮起潮落;在花从里听花开的声音。可惜这一切将不会再实现,所有的幻想都将成为泡影。永远记得那天,我高高兴兴回家时,没有得到你的迎接,没有听到你的声音。而是一句“欢欢走了”,霎时我的笑搁浅在空中,心猛然下落,脑子一片空白。“哇”的一声,我压抑不住自己大声哭了出来,我哭着喊着要去找你,被爸爸拦下了。 有你陪伴的日子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我喜欢你粘我的样子,你懒懒的躺在我脚下,让我轻快的帮你按摩,你会时不时扭过头来,用你那双透亮的眼睛望着我,用那小小的舌头舔地我痒痒的。我喜欢带你闲逛在街上,你四处张望,看着你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夕阳西下我们的脸上都仿佛镀了一层金光;我喜欢带你狂奔在田野里,你总是比我跑得快,我不服气,就做出一副故意摔跤的样子,你就赶快跑回来看看我,我趁你着急时又冲了出去;我喜欢和你在皎洁的月光下捉迷藏,我东躲西藏,你跑来跑去的找我。 那时的我们是那么快乐,那么幸福,怎能叫我不怀念你?怎能不怀念有你陪伴的幸福日子? 你是什么时候走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你离我很遥远。奶奶说,你是在秋风飘起时走的。 【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根据提示补充完整题目,再选择素材进行创造。根据提示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可知,我们写作时应以“我”为中心,先写出“谁”陪伴了“我”;“让岁月多了一份”即“陪伴”给“我”的影响。学生可参考提示语中的“谁”的范围以及他们的“陪伴”带给“我”的影响,也可延伸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或物对自己的陪伴以及带给自己的影响,重点要写“陪伴”带给自己的影响。要让自己的文章脱颖而出,首先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源头,要能从“ 人人心中有”的题材中挖掘出“人人笔下无”的内容。细节能放大生活,细节也是最容易传达情感,最容易打动读者的。如写父母的陪伴,我们可以通过上学时母亲的目送、放学时在阳台上的眺望、外出时他们不停的唠叨、吃饭时的夹菜、夜凉时的掖被……由此我们感悟到生活的幸福。据此分析,选择素材作文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1)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2)_________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⑯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⑱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释】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心_____

(2)佁然不动_____

(3)信声无哀乐也_____

(4)僧少可语耳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倦时踞石坐/学不思则罔

B. 其境过清/残年余力

C. 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D. 岸势犬牙差互/而计长曾不盈寸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

(3)来问讯______

(4)欣然______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 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 “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查看答案

吉米到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的特点:

①古稀  ②垂髫  ③不惑  ④花甲  ⑤弱冠  ⑥而立

请你帮他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座位排序是(填数字序号)                       

(2)(作古诗领报酬)吉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被校刊登载了,稿费以每字7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吉米在写领条时,不会用汉字大写数字的标准写法来写金额,请你帮帮他。

已领金额:          元。

(3)(读美文理语序)今天的课堂作业有一道语序排列题,吉米被难住了,请你帮他把语序排列好,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

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

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

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

正确顺序:         

(4)(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