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

现代文阅读

黎明的眼睛

端木蕻良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了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不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1.本文描述的主题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窗子”在文中的含义是否一样?请具体说明。

(2)“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2.文中“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结合文意,概括指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3.这篇散文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根据文意作答。(10字以内)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

A. “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来看,这句话是起着顺承递进作用的。

B. 文中作者非常注重遣词造句,通过对词的选择,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如“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中的“飞”“闯”“扑”等都表现了“打开窗子”的喜悦之情。

C. 这篇文章通过叙述窗子的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表现了现代生活中的窗子的多变,其主旨就是为了赞颂新生活。

D. 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如“春天来了”“打开窗子吧”都是直接抒情。

E. 文中写窗子的发展变化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这既为议论做了铺垫,又为描写做了陪衬。

 

1.(1)不一样,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的窗子,它是人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最后一段中的“窗子”是比喻,指心灵的窗子,号召人们以改革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新世纪。(意思对即可) (2)①“窗子”和“眼睛”是房子与人最重要的最明显的部分,它们形相似。②功用相同,都是联系自我与社会的纽带,它们神相似。(意思对即可) 2.①窗子是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或:窗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②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或:窗使房子更美观);③人类文明随着窗子的扩大而扩大(或: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3.热爱生活,欢迎改革。 4.CE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了解作者每一段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窗子”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前面的几个“窗子”都是实指房子的窗子,最后一段中的“窗子”比喻心灵的窗子。“窗子”是房子的重要部分,“眼睛”是人最重要的部分,它们不仅形似,而且相似,功用相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综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窗子能联系室内外,通风透光;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使房子更美观;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由此可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房子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最后一段来分析,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烈、积极、开放的人生态度。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全文,了解文章段落的内容、人物的品质、情节之间的关系、写作的思路、写作方法、思想情感等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章中的内容一一比照判断正误作答。C项对主旨的概括不全面,除了赞颂新生活外,还有欢迎改革;E项分析不准确,文章没有陪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也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是______________巧妙结合的成果。代表作《海底两万里》中潜艇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3)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木兰诗》中描写战地环境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战争惨烈与旷日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正确的选项为(  )

①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②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③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④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⑤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②③①⑤    D. ④⑤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