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长安秋望

【唐】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本诗根据体裁划分属于_________,诗中的韵脚为____________

2.本诗颔联巧妙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相衬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请结合诗句进行简析。

3.品析尾联所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1.七言律诗 秋 楼 愁 囚 2.答案示例:(1)视听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 (2)动静结合:“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 (3)烘托: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 3.答案示例:诗人独在异乡,借深秋凄凉之景,抒发了怀乡思归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律诗的结构。每两句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残星几点”是眼见,“长笛一声”是耳听,这里是视觉与听觉紧密结合。“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这里则是动静结合,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从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特点。尾联“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运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这是一个典故,同时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的典故,表明内心的归隐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名著阅读       

 

(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东汉末年,当年长坂之战是曹刘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A(人名)担当保护B(人名)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B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A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B之子,A冲破曹军围堵,追上B,交还其子。B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A抱起C(人名),连连泣拜:“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2)《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___________》。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段文字出自小说《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这句话是女主人公对__________说的。          

(4)阅读《水浒》选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      ,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选段中横线处人物是 ________,后来“捉得射死我的”人是 _________ ,此人没有“做梁山泊主”的原因有___________。(请将序号填写在   线上)

  ①李逵等人不服②征讨曾头市,被史文恭射伤③在东昌府连输两阵④血溅鸳鸯楼         

(5)阅读《傅雷家书》,选择正确的选项。

①傅雷认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是_______

A.资治通鉴  B.论语  C.人间词话

②傅雷教导儿子“恩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也不够味儿;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因不起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_______

A.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B.以听贝多芬的音乐为例 C.以听巴赫的音乐为例

③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________ 

A.艺术上要取得成就  B.随遇而安  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6)《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__________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_(国名)。

 

查看答案

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4)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中阐述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的天地中五彩缤纷,诗的世界也有姹紫嫣红。请你写出有关颜色描写的一句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蒹葭萋萋,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7)________________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8)梅、松、竹因不畏严寒,品性高洁,被称为“岁寒三友”。请任选其一写出两句赞颂它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 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 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D. 烽火台是古代在边境建造的,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春联中符合隶书特点的一项是(    )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法字体的发展顺序为篆、隶、草、楷、行。其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扁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

①中国西部是什么概念?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包括我国西北和西南几个省市、自治区。这片广袤的土地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7%;人口2.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

②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约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约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约50万年)的资格更老。

③西部地区不仅有广阔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④西部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它在继承汉晋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________的恢宏气势,展现出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的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同样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祥地。遵义、延安、红岩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一面旗帜。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在短短的几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和文学理论家……这些宝贵的财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坚实基础。

⑥西部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这里生活着50多个少数民族,几乎包括了我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它们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宏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⑦西部地区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它们的抢救、保护、涵养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间文化生态环境,为推进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

1.第①段从________、行政区域、________、人口数量等四个方面说明了“中国西部”的概念。

2.第②段中“华夏祖先的脚步”是指________;将元谋人、蓝田人与北京猿人的年代作比较,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列词语,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处。

A.精美绝伦  B.博大精深  C.兼收并蓄

形成了自己________的恢宏气度,展现出________的艺术形式和________的文化内涵。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部文化的主要特征。

5.第⑥段中写道:“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和交通的闭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贫困,却也使这些地方保留下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这段文字中的“贫困”意味着失去,“保留”意味着得到。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这种“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得”与“失”往往是相伴相随的。请写200字左右议论性文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