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废 段章取义 略输文采 心无旁鹜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颓废    段章取义     略输文采     心无旁鹜

B. 凭吊    浩瀚无际     良师益友     怒不可遏

C. 殒落    不屈不挠     觅足珍贵     自知之明

D. 睿智    原弛腊象     一代天娇     廓然无累

 

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段章取义”应写作“断章取义”,“心无旁鹜”应写作“心无旁骛”;C项“殒落”应写作“陨落”,“觅足珍贵”应写作“弥足珍贵”;D项“原弛腊象”应写作“原驰蜡象”,“一代天娇”应写作“一代天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哑(yīn)   分外妖(yáo)    民百姓(lí)      上欺下(mèi)

B. (bì )   尽职守(kè)     食壶浆(dān)    气吞牛(dǒu)

C. (yì)  揉造作(jiǎo) 刻骨心(mínɡ)  涕横流(sì)

D. (sāo)   重蹈覆(chè)    留之际(mí)      润如油(gāo)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趣是什么呢?

趣是你开心时的粲然一笑,是你忧伤时的双泪潸潸,也是你思念时的一封书信;趣是你指尖弹奏出的美妙乐曲,是你歌喉里飞出的动听歌声……趣好比是山的颜色,花的光影,即使是会说话的人也不能用一句话来描绘他,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

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享受的乐趣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我的母亲》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房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不多一会,那位嫂子来敲我们的房门了。我开了房门,她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那位嫂子站着劝一会,才退出去。没有一句话提到什么人,也没有一个字提到这十天半个月来的气脸,然而各人心里明白,泡茶进来的嫂子总是那十天半个月来闹气的人。奇怪得很,这一哭之后,至少有一两个月的太平清静日子。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是个无正业的浪人,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选文围绕母亲写了几件事?试概括出来。

2.第三段划线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3.选段作者主要回忆了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把该文与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相比,试分析两文语言风格的共同点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中加线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5.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最紧密的人。请谈谈本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或俗语或格言。

 

查看答案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1.“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用了       修辞手法。

2.“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我受到哪些优待?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

3.“居然睡安稳了”中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条件艰苦作者却乐观处之,与前文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

4.文中画线句中的“一到”改成“运往”好么?为什么?

5.鲁迅的文章可谓字字珠玑机,言简义丰,试结合时代背景及“大概”、“罢”等词理解分析“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一句话的含义。

6.从全文看,本段似乎并不特别重要,但作者却写得很详细,给了多种信息,你认为能够说明作者写作初衷的是(   )

A. 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态度。

B. 说明“物以希为贵”的道理。

C. 表达弱国之民的悲愤心情和别样的感受。

D. 交代仙台的学习环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猛浪若__________       ②窥谷忘___________

③竟不忍__________       ④今春雪甚盛: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负势竞,互相轩邈       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 ①猿则百叫无             ②月景尤为清

C. ①夹岸高山,生寒树       ②在朝日始出

D. ①梅花寒所勒              ②歌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