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1.“明月”除了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2.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示例三:情景交融,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中常见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明月”是古诗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常用来表示思念。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的修辞,分析其作用,还要写出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从修辞的角度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明月拟人化,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从表现手法来看,想象和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将明月之景和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 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查看答案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查看答案

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 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 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查看答案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查看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学习的方式也可充满趣味性,请你根据下列图示猜成语。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