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榕树的美髯

秦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任何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成为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总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许多老榕。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教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

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

3.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

5.如果“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这时,你会对榕树说些什么呢?

 

1.表面上指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暗含对榕树“有了越多的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倔强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2.①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②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③大胆而爽快,像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④根深深扎进泥土,坚强,豪迈,万劫不摧。(答出三点即可) 3.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现”“悬挂”“贴附”等词语的使用,赋予榕树以人的情态,还将榕树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比作“古怪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的大胆和爽快。 4.主要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榕树发达的气根,表达作者对榕树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5.示例:榕树,谢谢你!你把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能够万劫不摧,永远豪迈安详地屹立着。你使我从中明白了只要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密切,便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的道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字面意思: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深层意思暗含对榕树“有了越多的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倔强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2.试题分析:考查对榕树这一形象特征。通篇阅读,全盘把握,分出层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找到关键词,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做好跟课文的顺序一样,由浅入深地答出榕树这一形象特点。先写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后写到榕树的品格:大胆而爽快,像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根深深扎进泥土,坚强,豪迈,万劫不摧。 3.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榕树不仅让它”“也让它们”“还让它”这是典型的拟人修辞;“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使用了比喻修辞。两种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之前的大胆和爽快。答作用时要联系到榕树的性格。 4.试题分析:考查文章通篇的写作方法。本文主要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榕树发达的气根,表达作者对榕树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即通过描写榕树的气根,来表达作者对像榕树一样的人的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答出由树到人才算答到位。 5.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谈话内容应该是“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要围绕这这个中心内容来选择答题的方方面面。总之,要有对根的描述与赞美。语言要真挚而动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

恋、繁衍、死亡等。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网络文学是作者依托互联网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1)材料围绕“网络文学”主要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网友说:纸质图书的作家可以用笔名,为什么网络文学的作者要用实名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积累。

(1)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迷恋,并照应诗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 《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 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 ①⑤③②④⑥    B. ②①③⑤⑥④    C. ②④①③⑤⑥    D. ③⑤⑥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