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祥子是洋车夫,他一共买了(____...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祥子是洋车夫,他一共买了____次车。

 

老舍 三次 【解析】试题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②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③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放在窗台上,盒盖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内。

④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⑤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⑥“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⑦“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⑧“吃?……”

⑨“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⑩“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它们的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

“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有删改)

1.“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②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人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2.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3.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患盗论

刘 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 ”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盗可__________

②衣食不__________

③则探囊发而为盗矣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请说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3.写“钟声”“号声”有什么作用?

4.“他转身朝着黑板……你们走吧”,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 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4.孙权劝吕蒙学习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句默写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碧玉妆成一树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