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阅读理解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请用“/”划分句子停顿。

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解释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2)上诘之  诘:----------------。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4)正患己不能知  患:--------。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尽栗一石   之不能尽其才    B. 鸣知不能通其意   德彝惭退

C. 不能尽其才 古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    D. 求其能千里也  可诬一世之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5.内容上,甲乙两文都反映了------------------,文中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1.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1)用鞭子打 (2)责备 (3)喂养  (4)担忧 3.D 4.(1)尚且想它与普通的马一样也不可能,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5.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各取所长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2.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策”:用鞭子打。 点睛: 3.试题分析:D“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可诬一世之人”两句的“安”字都是“怎么、为什么”之意。A前者“顿”,后者“饲”。B前者表转折,后者因果。C前者代词,后者助词。 4.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且”“安”“但”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内容及其写作手法。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概括中心意思:甲乙两文都反映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答方法时要答出效果:文中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各取所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赤壁》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中的东风有几层含义?各指什么?

(2)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蕴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激愤心情。

B.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是个有骨气的人,诗歌表露出来的铮铮骨气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一句一致。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是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以及期盼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D.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聚”字化动为静,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体现潼关的险要。

 

查看答案

修改语病。(写出修改意见即可)

(1)年轻人对手机特殊功能的情有独钟推动着手机产品向着多功能多特色高赢利发展,而那些嗅觉灵敏的手机厂商也乘机推波助澜。

(2)如16年国内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增长69%,又―次迎来了―个高峰,能否把握这一契机进一步推动手机业的发展,取决于商家认清生产环境的利弊。

 

查看答案

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抑扬顿cuò()   真dì(  )  禁(  )    (  )责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

④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⑥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

⑦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

⑧《水调歌头》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