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

说明文阅读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1)"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 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 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 191 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3)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是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是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

(4)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 年 1 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 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5)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6)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先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5.请你说说题目的妙处。

 

1.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2.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 “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5.文题富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及特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分析、总结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注意语句要通顺。 2.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等作用。即: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结合文章进行分析即可,语句要通顺,表达意思要明确。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即: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即: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 30 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5.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文题富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说明对象及特点,同时把屠呦呦的名字和对青蒿素的研究镶嵌在题目中,起得非常巧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木匠的儿子

程世伟

(1)马木匠的儿子怕血。这使他有办法催儿子弹钢琴了。那天,马木匠边磨刨刃边催儿子弹琴,连叫三声,儿子仍不动。小家伙正用铅笔往木板上画着什么。马木匠喊第四声时,他的拇指被锋利的刨刃碰出了血。马木匠用嘴去吮,两唇立刻染成红色。儿子放下手中的笔,愣愣地瞅,然后乖乖地弹钢琴去了。这下马木匠省了不少事,不然他有可能喊第五声第六声……最后把儿子揪到钢琴前,再替他打开琴盖,拿出应弹的谱子……总之要费好多事。马木匠发现自儿子学钢琴以来头一次这样自觉。他想,如果儿子见到血就去弹琴,那真是妙极了,要比打孩子的办法强得多。儿子挨打后自然会弹琴,但效果不佳,一边呜咽,一边按键,常把谱子搞错。马木匠决定用流血的办法督促儿子弹钢琴。

(2)马木匠不想让儿子再干木匠了,尽管这门手艺已在他家传了四代。马木匠用全部积蓄给儿子买了一架钢琴。马木匠是在一位教授家做木凳时听说钢琴是贵族乐器,他决定让儿子学钢琴。

(3)马木匠慢慢拿出刨刃走到儿子身边。儿子正专心做一把木枪。他从儿子手中夺过木枪,将刨刃立在左臂上,说:“从现在起,让你弹琴,你就要认真去练。不然,这东西就要割爸爸的肉。”儿子不懂老子的话,只管去抢那木枪。马木匠见儿子仍不动地方,真的在刨刃上用了力,鲜红的血立刻涌出皮肤。开始儿子只是傻傻地看,接着杀猪般地叫着奔向钢琴。马木匠用湿毛巾擦去臂上的血,站在儿子身后欣赏儿子弹琴。琴键上两只小手不停地跑动,时而腾出一只手抹去面颊上的眼泪。马木匠拍拍儿子的肩,说:“以后让你弹,你马上就弹,不要……”儿子突然转过身,握着拳吼道:“不弹!不弹!永远不弹了!”

(4)这是马木匠完全没有到的事,愤怒的火焰直冲到马木匠的喉头。他转身抄起一根桌腿粗的方木,狠狠朝钢琴砸去。儿子真正地吓傻了,蜷曲着身子躲在墙角发抖。马木匠没有打儿子,却连续向钢琴猛劈,直至孩子妈跑进来。钢琴表面木板均已零碎了,孩子妈心疼地坐地大哭。

(5)钢琴不能再学下去了。马木匠承认自己做了一个钢琴梦。待冷静下来一算,三年来仅学费一项就花掉2000元人民币。

(6)马木匠决定卖掉砸坏的钢琴,价格多少无妨,免得看见它生气。星期六晚上,马木匠就领来了买主,但给的价钱实在可怜,尽管马木匠连说,里面的机器没坏。买主却只给1000元,多一分不给。

(7)第二天下班,马木匠连澡都没来得及洗便坐着买主开来的汽车回家拉琴了。老马推开家门,一个奇迹出现了:一架完好无损的钢琴立在那里。马木匠惊呆了,买琴人惊呆了,只有木匠妻在一边微微地笑。她告诉丈夫,钢琴是儿子修复的……马木匠弯下腰用那双粗糙的手仔细摸着钢琴,最后走到儿子身边,抱起他的头,猛烈地亲起来。买琴人在一边问:“他是你儿子?”马木匠骄傲地说:“是的,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只有十岁。”

1.请围绕“马木匠”和“儿子”,梳理小说情节。

马木匠偶然受伤

儿子头次自觉弹琴

马木匠伤害自己

            

        

儿子躲在墙角发抖

马木匠要卖钢琴

       

 

 

2.写出小说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儿子突然转过身,握着拳吼道:“不弹!不弹!永远不弹了!”

(2)写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马木匠完全没有料到的事……

4.“马木匠骄傲地说:‘是的,一个木匠的儿子,他只有十岁。’”小说这样的结尾有哪些妙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⑷乌:即乌鸦。(5)余胥:墙壁。(6)厥:其,代词。(7)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8)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9)予一人:即天子,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 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臣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②使其各其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译文: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一个成语:_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歌阅读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溪上残春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1.选出对诗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B. 所见与所闻有机结合,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C. 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的精神品质。

D. 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2.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查看答案

(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远万里急赴沙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蒹葭》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以“我们毕业了”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话恩情】请从老师、父母中任选一个对象,说一段感恩的话。要求: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班名、校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内容;③50字左右。

【活动二:表期盼】下面是同学改写的《送别》。请根据活动内容补全诗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风轻轻,柳依依,今宵诉别离;

经年此去杳无音,①                   

同窗谊,恩师情,天涯若比邻;

他年此地重相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