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1)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2)“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3)“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4)“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5)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6)多年之后,我长大了。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7)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8)“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9)“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老人笑道。

(10)“那有什么不好呢?”

(11)“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12)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13)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14)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15)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根据文意,在文中第(5)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3.(7)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          ;其作用是:     

4.(8)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5.找出文中由记叙转入议论抒情的过渡句。

6.根据语境,解释第⒀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7.根据文意理解“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一句,并将你的理解写出来。

 

1.刀之爱。 2.庆幸。 3.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4.谜: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底: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5.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6.酝酿(或酿造)。 7.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并联系文章主旨简要概括即可。拟写题目可从“树”和“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作者写奶奶和梨农砍树看似残忍,实际上是为了让树更好地生长,这也是他们对树木的爱;其次,作者悟出人和树一样需要“刀”的打磨,“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使自己更好地成长。所以可以用“刀之爱”作为文章的题目。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从上文“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可知“我”为枣树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即在为枣树感到庆幸。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理解。结合原文“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可知作者是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来比喻“成百上千把跳跃飞舞的刀”,表现梨农们砍树技艺的娴熟和姿势的优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结合上下文,幼年时见奶奶砍树疑惑没解、成年后见到梨农们如当年奶奶一样砍树,同样的疑惑再起,因此“迷”是指“三月三奶奶砍枣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疑惑解开,因此谜底是“储存养料,以利结果”。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对过渡句的辨析。本文记叙了小时见奶奶砍树、长大后见梨农砍树的事,从而表达了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的情感,1——12段是在记叙和描写,13段转入了议论和抒情,因此应在13段中找出过渡句,结合原文,即应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芬芳”在这里是动词,是酝酿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结合原文内容,果农砍树看似对果树的伤害,但是果树只有被砍后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由“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想到作者是以树喻人,因此可围绕“在人生旅途上,人们应当有遇到困难和伤害的思想准备”来作答。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赏析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征蓬出汉塞,                             

(2)大漠孤烟直,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相见时难别亦难,                 

(5)                ,夜吟应觉月光寒。       

(6)             ,似曾相识燕归来。

(7)不应有恨,                            

(8)但愿人长久,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能融化心灵的坚冰

宽容,                                   

 

查看答案

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渺远的,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市新闻网开展“文明小博客”的活动,“学生该不该开博”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些同学赞同开博客,有些同学持反对意见。请参与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