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或“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例文1: 那一刻,我长大了 曾记得那时,落红憔悴,花谢伤情,灰蒙蒙的天空,雨丝纷飞,而我的心情也像这糟糕的天气一样,无止尽的忧伤中夹杂着丝丝苦涩,面对着随风即散的家,听着那永无休止的争吵声,看着狼藉一片的破碎物,泪水不禁再一次流淌…… 同伴们不解,询问我苦闷的原因,而我却将她们的关怀拒之门外,因为我不想让她们知道我将是个被人遗弃的小孩。于是我尽量将自己“闭关自守”,也由此第一次尝到了孤单寂寞的滋味,换来的也是成绩的一落千丈,难以东山再起。因为我人生的激情早已从父母争吵的那一刻起沉沦下去…… 颓废的日子竟一晃就是一个月,突然间我猛地一怔——倘若再这样下去,我的中考就将一落千丈了。 永远记得那一刻,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依旧是静静的风,有一个追逐落叶的女孩孤独地坐在梧桐树下,读着那本将近半月还未读完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缕缕金色光线透过树叶依偎在我的身上,竟那么柔和温暖,仿佛跳动的精灵激荡着我的心窝。我沉醉在书的国度中,书中感人的场景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深情地演绎着,主人公不畏艰难的事迹在我的内心奔涌着。刹那间,我猛地抬起头,心好像被激活了一般,开始有力地跳动起来! 思绪在飞扬,灵魂在苏醒,渐渐地,我开始恢复昔日的光彩,燃烧起新的希望。我盼望全天下富有蓬勃生机的种子来我心里安居,由此,我再一次带着信念出发,努力学习,再强再大的暴风雨也阻挡不了我前进的脚步,我已真正懂得了坚强。 在我觉醒的一刹那,我尝到幸福甜蜜的味道,获得了面临成功的喜悦,得到了迎难而上的勇气,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有了“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的信念。从那一刻起,我真正长大成人了。 在我的心空中有一盏灯亮着,让我的梦依旧。无论风雨再大,那盏灯永远不会熄灭那道永恒的光茫。 例文2: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清风拂细柳,淡月隐梅花……由古到今,有许多诗篇,优美之句来赞扬这大自然的声音。 岁寒三友,梅花青竹和松柏。他们的生命是奋斗、艰苦的,但在这般环境下,又有谁拥有他们的精神呢? 走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那熙熙攘攘的居民区,都有松柏的身影出现。车驶过,扬起漫天尘埃,落在树上,飘向大地,原本翠嫩的松柏,染上了色彩,但他依然挺拔,用心去倾听,去感受生命拔节的声音。人类都说松柏是万古长青的植物,是他的毅力与恒心,使他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任何地方,都犹如保卫祖国的钢铁巨人。笔直着腰骨去倾听,树干上的一道道年轮,仿佛可以听见树皮绽裂的“噼啪”声,这张饱经风霜的脸,露出衰老的纹痕,但那绿却感染了眼睛。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在雪花纷纷落下的寒冬里,总能在皑皑白雪中看到几点红。刚入冬时,那梅树还只是几个小幼芽,幼芽在雨水的冲刷下,随风摇摆,雨打在叶片上,“滴答滴答”。数日,花苞儿出现了,是粉嫩的。时间的推移,推动了花苞的叶瓣,花绽放了。雪的衬托,使梅花更多了几分魅力。梅花是美丽的,梅树是坚定的,在冰雪天气下,为大地增添光彩,她是独一无二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唯有花枝俏……一样,也是恶劣的环境,也是只有梅花在雪里笑。我倾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 竹,恻隐居在山林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在顽固的岩石上,裂开了一道口,一株竹的幼苗窜出来了,他历经千辛万苦,吸取供生命的养分,不论是风雪还是雷电,都打消不了他的信念,逐步成长。花开花落,但他始终不变,不变的是他的精神。 岁寒,一种品质。世界,大自然的美丽。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两道文题看似容易下笔,但要写出特色、展示出才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审题,力求立意深刻。第一个文题中的“那一刻”从时间上作了限制,表明所叙之事一定要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我”则从人称上作了限制,规定了一定要写自己,不能写别人;“长大”一词则从内容上作了限定,表明要写“我”对成长的感悟。第二个文题中的“生命拔节”是对“长大”的诗意表述;“倾听”的实质就是回眸成长的过程,发现“我”的成长之美、成熟之美。这两道文题均要求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成长之旅,抒写真切的人生感悟。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文题要求写自己在特定时刻的深刻感悟,第二个文题可叙述不同时段的多种经历和多种感悟。在审好题后,立意的确定也很重要,要对“长大”“拔节”作深层思考,力求抒写出“我”的成长感悟。 二、精心选材,力争构思精巧。对于这两道作文题,可选用的素材比较广泛,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最典型、最有价值的素材,做到选材精当,以一当十。一个人的成长不只体现在生理的长高,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成熟、精神上的充实。写作此文时,若能从思想和精神走向成熟与完美这一方面选取典型素材,你的文章一定能脱颖而出。写作第一个文题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可采用纵向推进的方式,由成长之因写到成长之果,运用一波三折、巧设悬念、误会法、抑扬法等写作技巧,使文章跌宕生姿,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写作第二道文题可紧扣“生命拔节”一词,采用横向展开的方式,运用片断组合、日记式、对比式等表达技巧,尽显成长之美,使得文章形式优美、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写作此文,要鲜明地凸显“长大”的过程,对细节要精雕细刻,形成动人的亮点,掀起全文的高潮。尤其是要尽可能地写出“我”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波折,使作文的情节跌宕起伏、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三、灵动表达,追求语言鲜活。我们不妨在文中灵活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如“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览众山小”等,以此来增添作文的文学色彩,使文章具有诗意美;我们不妨引用《理想》《在山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孤独之旅》《紫藤萝瀑布》等课文中具有深刻意蕴的句子,以此来升华主旨,使文章具有哲理美。我们还可引用《隐形的翅膀》《天天向上》《给我一双翅膀》《我的舞台》等流行歌曲的歌词,为作文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文章具有灵动之美。为了使文章具有个性美,大家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积累,展现自己的才情,多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以气势见长,以文采取胜;可灵活地运用短句和长句、整句与散句,使语言富有韵味;还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叙议结合,使文章活泼生动。总之,语言鲜活,表达灵活,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让自我真情与感悟流淌于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记叙文阅读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 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琮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刀子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田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殷是从 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

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又似乎很。(从加横线词运用的角度)

(2)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中国石拱桥》选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文中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两个小拱

C大拱和小拱                       D一个弧形的桥洞

2.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艺术效果           B.艺术效果  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C.总体外观 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D.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总体外观

3.选文中划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面加横线的作用。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查看答案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女远适他乡     吾德馨

B.老者暴            之为众人

C.乃俱              男友分,女有

D.葬于老者之侧      不知有汉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查看答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两岸连山,略无   阙_______

(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 ___

(3)引凄异  ____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根据物理知识我们知道,修建水力发电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分别是水流大和落差大。请你根据《三峡》一文,说说三峡是否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为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诗歌赏析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小米,亦学牡丹开。

注释:“白日”指阳光。

1. “苔花如小米”一句写得清新美妙,请试赏析。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本诗借“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