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下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 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

【乙】孔子谓颜回①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②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选自《庄子》)

【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 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

(1)为身死而不受(        

(2)是亦不可以          

(3)不仕乎               

(4)孔子愀不容   (         )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2)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1. (1)以往 ,先前 (2)停止,放弃 (3)为什么 (4)……的样子 2.C 3.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颜回的志趣很好呀!(注意倒装句的翻译,没有翻译出倒装句式,但表述正确和1分,“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心意等相近的词皆可。) 4. (1)(举出一例即可得2分。用原文的句子或者概括原文都可以)参考点: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④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甲文强调做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因贫穷而改变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A助词,的;B到,往;D宾语提前的标志;C与例句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穷乏:贫穷,“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欤”,语气词,(2)“意”翻译成志向、观点、意见、想法。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1)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如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辨礼义而受万钟对比。 (2)甲文倡导义比利重要,乙文倡导不惧贫困,坚守志趣。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

生命是一只铅笔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 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 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1.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                           

2.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      )      

A沉稳 B洒脱

3.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              关系

4.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

5.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                    ,要做一支              

6.有人说“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赵宁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些时候脱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我,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的照管,使我终于幸存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性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岸大约 1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我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怠之意,露水还没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地上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读第⑤段中两处对野菊花进行描写的句子,请从中找出表明野菊花特点的词语

2.第⑥段中写道,“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是一件什么事情让我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件事。

3.从全文看,我能够“幸存下来”并“健康地长大”的因素有哪些?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

5.下面对文章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先写自己对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感悟,由此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叙述。

B第③段划线句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我”对正常儿童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悲哀。

C去掉首尾两段,文章仍然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D文章主要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和照顾。

6.文章结尾写道,“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请你谈谈这句话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

(2)《水调歌头•中秋》中借明月来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3)《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他虽感惆怅,却也达观的心绪,反映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现在也常以此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国恒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6)“愁”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李清照因国破家亡感慨万千,那愁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                            ”;范仲淹在边塞牵动了悲壮愁肠: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而陆游则将千古之愁化为驿路的梅花:                                ,更著风和雨。

(7)《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传统的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1)1.请写出与下列节日有关的内容,如传统习俗、故事、传说、诗句等。(每个节日至少写出两项内容)

端午节:                      春节:                      

(2)2.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名说明活动目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晚上,雪越下得紧了。

再说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选自《水浒传》)

A处的人物是指 _______ ,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______

②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