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小学安全教育能否深入人心,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每个学生要树立起尊重生命的意识。

B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晨检,进一步落实甲型H1N1流感防控。

C由于当今日本青年基本上对动漫、明星、腐文、萌元素等更有兴趣,使日本民间出现了对历史反思相当冷淡的现象。

D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不断教育世人,尤其是年青一代牢记历史,珍惜和平,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D 【解析】 试题分析:A两面对一面;B“落实……”后面缺少“措施”,搭配不当;C缺主语,删去“由于”或“使”,故选D。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角色个性鲜明,是电视剧《新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习主席致力于严惩贪污腐败,目前已初具成效,但离否极泰来尚显遥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造型  顶粱柱  刻骨明心  隐姓埋名

B藉贯  沉甸甸  引颈受戮  秩序景然

C丰硕  紧箍咒  疲备不堪  振耳欲聋

D憔悴  逐客令  家喻户晓  进退维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雾(mái)    丽(yǐ)   (zhuó)    然长逝(chù)

B.tiǎn   亮(cèng)  砭骨(biān)    众目睽 kuí

C.归jiù    zhuài 羁绊     鳞次zhì

D.梦mèi    cuán  悍(biāo)    短叹

 

查看答案

写作

生命的成长犹如行走。成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时,你可饱览路旁那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次次选择……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请以“走过那拐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

(1)请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节选)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隆中对》节选)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③欲大义于天下             

④遂用猖蹶(            )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3. 请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只划一处)。

咨臣以当世之事。

4.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5.“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请结合甲、乙两文,试概括出它们分别表现出诸葛亮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