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C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D小陆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大肆渲染是贬义词,自暴自弃,意思是: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与语境不符,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读《阿长与<山海经>》,我们了解阿长,卑微却让人怀念;读《背影》,我们看到父亲,在人生狼籍时,却用一个蹒跚的背影诠释父爱如山;读《老王》,我们听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作;读《台阶》,我们体验到了父亲,圆梦时坐在高台阶上的尴尬。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2.上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查看答案

写作

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遍了世间每个角落。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我们心存感恩。看似只是一个微笑、一句劝勉、一声祝福,却常常令人泪流满面,感动不已……

请回味你生活中所经历过的种种感动,以“感恩”或“感动”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求有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食之不能尽其   

伯乐虽知马(     )            苟无良,虽谓无马,不虚语矣(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四支僵劲不能动

C 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    D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翻译句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简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说“天下无马”的人指怎样的人?

(2)乙文中加横线的 马群遂空”的含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语言品味

(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4.文写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完成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

波涛如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家。“山坡羊”是___________

2.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仔细品味画线的句子,说说加横线的字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