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节选自《韩非子》)

【乙】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节选自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 ②膂():脊骨。 ③瘳(chō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1)十日           居:

(2)至于成         既:

2.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  ①  ”;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  ②  ”,结果“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这两篇寓言故事蕴含着相同的道理,即:  ③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1.(1)停,过 (2)已经 2.①遂死 ②从其言 ③要防微杜渐(或“小毛病如果不早做处理就会引发大问题”等) 【解析】 1.1】居:停、过的意思,既:已经。 2.2】蔡桓公对扁鹊劝告的态度多是“不应”“不悦”,结果“遂死”;郑仲辨对医生意见的态度是“从其言”,要注意抓住两篇寓言的深层含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4.“风”,飘忽不定,引人幽思,古典诗文中经常会出现这个字。请默写出下列三篇古诗文中含有“风”字的语句。

答:①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文天祥《过零丁洋》)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22日,北京下起了鹅毛大雪,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用“‘小雪’迎大雪”作标题对相关事件进行了系列报道,这题目中的“小雪”指的是

A.天气        B.景物        C.节日       D.节气

 

查看答案

下面相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他的《醉翁亭记》。

B.《读<孟尝君传>》是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短文。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塑造了范进等一大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D.鲁迅先生的作品《藤野先生》收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收录在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

 

查看答案

老师组织同学们读过《水浒》中“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后,要求大家用对联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一名著的理解与感悟,有同学设计了下面这副对联。依次将其中空缺处补写完整,在内容、形式上都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智        斗杨志只因

下联:侠        除郑屠全为

A.吴用    除暴安良    鲁达    替天行道

B.鲁达    替天行道    吴用    除暴安良

C.吴用    替天行道    鲁达    除暴安良

D.鲁达    除暴安良    吴用    替天行道

 

查看答案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语段(一)先总写“我”从没听说过闰土所讲的这些新鲜事,然后引出对这些新鲜事的具体分说;语段(二)写的是“我”回到故乡再见到杨二嫂却一时没认出来,“我”母亲替“我”解释并断断续续地提醒着“我”。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甲】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语段(二)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乙】“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丙】开豆腐店的。”

A.【甲】逗号【乙】冒号【丙】破折号

B.【甲】冒号【乙】逗号【丙】省略号

C.【甲】冒号【乙】冒号【丙】省略号

D.【甲】逗号【乙】逗号【丙】破折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