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丙】

满分5 manfen5.com

1.韩信功封楚王后,他老想着有恩报恩,就派人去淮阴寻找当年给他饭吃的漂絮老大娘。

满分5 manfen5.com

2.韩信很快把那位漂絮老大娘找来了,韩信韩信对她谢了又谢,送给她一千金为报答

满分5 manfen5.com

3.漂絮老大娘并不图这许多钱,只是韩信不忘当年的一饭之恩,定要以千金为谢,她推辞不得,只好领谢而去。

满分5 manfen5.com

4.南昌亭长因为妻子的罪过韩信,前来请罪。韩信赏他小钱一百,说:“你是个小人,行好没行到底。去吧!”

 

1.下列加横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抑亦人      未能远

B.险而民附      搜于中三日三夜

C.豪杰        杀两尉

D.竟绝          委而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

3.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4.依据【甲】文及所学知识,在途中A、B、C处标出魏、蜀、吴三国的位置。

满分5 manfen5.com

答:A.       B.       C.

5.用一个成语或俗语概括【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

答:        

 

1.B 2.(1)可以把……;(2)曾经 3.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4.A:吴; B:魏;C:蜀 5.知恩图报(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解析】 1.A.谋划 B.国险而民附中的“国”是国势,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的国是国都的意思。C.并都是一起的意思。D.去都是离开的意思。 2.可以是两个词,可是“可以”的翻译。 3.这是一个判断句式,要翻译出判断句式。 4.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A是吴,B是魏,C是蜀。 5.【乙】【丙】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用知恩图报来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1.却说曹操赤壁兵败,一路溃退至华容道,操回顾只有三百余骑随后。

 

忽然,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手提青龙刀,骑骏马,截住去路。

 

 

3.曹操纵马向前,“他”念及昔日之情放过自己。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4.“他”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

 

5.“他”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他”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

 

6.“他”引军自回,孔明执杯相迎, “他”曰:“吾特来请死。”

满分5 manfen5.com

 

1.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他”姓     ,名     ,字     。“他”所骑“骏马”的名字是    

2.下列选项中与“他”完全有关的故事情节是(    )

A.刮骨疗毒       三顾茅庐       击鼓骂曹       辕门射戟       单骑救主

B.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       煮酒论英雄     割须弃袍       跃马过檀溪

C.怒鞭督邮       三气周瑜       温酒斩华雄     截江夺阿斗     群英会中计

D.败走麦城       水淹七军       过五关斩六将   千里走单骑     华容道捉放曹

3.“他”在《三国演义》中以忠、义、勇、谋、傲著称于世,请分别写出预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忠         义         勇         谋         傲

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演义》中哪一个任务的处世态度?

答:

5.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敬仰,其中“文胜”指的是      ,“武圣”指的是      ,下面的庙中供奉的是      

 

查看答案

默写。

读古典诗文,其中蕴涵的丰富情感令人动容:素是通过“  (1)  ,左牵黄,右擎苍”展现了中年太守的豪放;韩愈通过“一曲朝奏九重天,(2)”抒发了诗人的一腔悲愤;范仲淹通过“浊酒一杯家万里,  (3)  ”表达了戍边将士思乡的愁苦;陆游通过“  (4)  ,只有香如故”体现了高洁坚贞、至死不变的爱国情怀。更有许多诗人,在诗文中抒发了他们的建功立业的豪情,如“  (5)    (6)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农历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文气象历法。它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也逐步演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风俗。

首先,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度,即为一个回归年。按照天文学的惯例,以春分点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全年即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其次,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二十四节气在镌刻着农耕文明印记的同时,跳动着传统文化之脉。在中国广的地域空间和悠长的历史岁月里,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纷繁多样的民间文化。谚语、歌谣、诗词、传说、曲赋等文学样式,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等等,共同为二十四节气注入了奔流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民间谚语,多带有传统农耕文化的意味。例如,“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分,春分,麦苗起身”、“芒种忙栽”、“清明断雨,谷雨断霜”等等。歌谣方面,至今仍广为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曲赋方面,描绘二十四节气的精品佳作更是多不胜数。其中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的《七月》。宋代陆游所著的《时雨》也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节气诗佳作:“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香,处处菱歌长。”戏曲方面更是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优秀作品。如苏州著名弹词艺人马如飞所著《节气歌弹词》,词人将二十四节气名和二十六戏目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语意双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创作的文艺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二十四节相生相伴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头伏     、二伏     、三伏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无不透着中国民间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些节气已逐步成为大众欢庆节日,并与民俗相结合,发展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节日文化。例如冬至节,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吃羊肉等习俗。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存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祖先的传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的“根”

1.文中加横线字注音、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广(mào)      丝丝入扣

B.惊(zhí)      拍案叫绝

C.祭(sì)       浑然一体

D.透(jìn)      纷繁多样

2.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请你推算一下“一九”是从哪个节气算起的。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

3.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是(    )

A.立春     B.端午   C.立冬        D.清明

4.连线,补全第⑤段中与节气相对应的习俗。

满分5 manfen5.com

头伏                     二伏                        三伏

5.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节选)

东风解冻鱼上冰(    )

冰雪融化桃花开(雨水)

草木萌动鸿雁来(惊蛰)

芽茶播种燕飞舞(春分)

细雨放飞柳飘絮(清明)

雨生百谷春盎然(    )

 

查看答案

作文

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知识好比宝石,求知如同采金,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求知的体验常伴你左右,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是一种求知,李白、徐霞客漫游名山大川是一种求知,陈景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是一种求知,学生作家务事是一种求知,甚至五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观察蚂蚁搬食也是一种求知……

请以“求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或人名。

文题二: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味过多少人生的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要求,请以“________的味道”为题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