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择两个词语,并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一段连贯的...

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至少选择两个词语,并运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一段连贯的话。

妖娆   睿智  腻烦  推崇  颓唐   无与伦比  深恶痛绝

 

示例:我虽然对于秦桧的人品深恶痛绝,但对于他所创造的仿宋体却格外推崇,这种睿智的创举确实值得称道。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结合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语境,进行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表达练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句是(    )

A.整栋教学楼的灯都亮了,隔壁班却还是一片漆黑。(在“还是”前加“几乎”)

B.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终于让双方都接受了这个价格。(删去“让”,把“终于”调到“双方”后面)

C.马路如虎口,危险无时无刻都不在行人们周围,千万不能马虎。(去掉“都”后面的“不”)

D.学校几次召开大会,就是为了采取周全的措施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删去“不要”)

 

查看答案

请根据拼音和上下文在各句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1)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cuǐcàn______,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2)“毕竟那天您没有参观,这是我们的一点péi cháng______。”年长的干部说,态度很慈祥,看来是位领导。

(3)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zòng héng

jué dàng___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4)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fù táng huáng__________的破烂拿来展出。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孔子要求人们对落后的态度:______      。(《论语》十则)

(2)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愚公移山》中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              

(5)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查看答案

写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管是生活中的喧哗,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还是大自然的呼唤,都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都会在每个人心中展现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景。

请以“听,多美”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言之有理,表达真情实感。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查看答案

听  雨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②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代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的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②“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

2.“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

3.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

4.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作为一代大儒,季羡林先生在文中表明了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