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背影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

 

背影

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1.按要求填空

①满院(lángjí)__________(根据拼音写汉字)②栅栏外(  )(给加点词注音)

2.第⑥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样写背影的?为什么这样写?

3.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4.下面是课文写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的几句话:“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1.①满院(lángjí)狼藉②栅栏外( zhàlán ) 2.这段写的主要事是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以及我目送父亲消失在人海中。 此段共两次写到背影。第一次写买橘子时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详写。第二次写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及远,把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格外悲悯辛酸的感情很好地写了出来。同时也能体会到我的留恋、 惆怅。 3.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到的。 4.语言特点:朴实、简洁。表达的情感:怜爱儿子,惦念路途平安,什么都替儿子着想。 【解析】 1. 试题分析:教师必须在平时多强调,并注意收集学生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同时注意一些形似字、多音字、变声的形声字的认知。 2.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此处第一次写买橘子时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写,写衣帽,然后作动作描写,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爬月台的动作,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详写。第二次写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及远,把想到父亲前程艰难格外悲悯辛酸的感情很好地写了出来。同时也能体会到我的留恋、 惆怅。 3. 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结尾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到的。 4. 试题分析: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里朴实、简洁的语言。表达父亲对儿子的怜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临吴蜀横分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春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爱莲说》第一段。

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查看答案

按要求改写文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要求:把上述文段改写成“全部由四字词语构成”的一段话,力争语言连贯,覆盖语段信息,富有文采。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雪融化,草木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战略决战中,我军以高屋建瓴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今天读起来仍然令人回肠荡气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束手无策。

D、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靖(suí)阻 è)能 (nài (yōu )寒 (jìn 晓(fó)

B、 (jí)渴 (mù)疏 (lǎn (lì)交 xiè) (sāng

C、愧 (zuò (kè)  (jì) (xī (è 斥( kē)

D、繁 (yǎn 胎(pēi 蜍(chán (lín 椎( jǐ)两(qī)

 

查看答案

下列汉字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B、大庭广众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低眉顺眼

C、衰草连天   风雪载图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添衣无缝

D、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荡然无存   微不足道   日薄西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