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水浒传》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后来做...

《水浒传》阅读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俅因为踢得一脚好球而被后来做了皇帝的端王看上。

史进是因为被诬陷私通草寇而逃离华阴县的。

梁山泊起义军曾活捉高俅,后来又把他放了。

武松和杨志都是被毒死的。

2.“那七个贩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倒:‘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的过程。

答:情节           。过程

 

1.D 2.情节:智取生辰纲 过程:起因: 梁中书与蔡夫人欲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蔡京(梁中书之岳父时为大师)庆寿。决定选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 经过: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让白胜用欲擒故纵法在酒中下蒙汗药,晁盖等七人扮作枣贩子在黄泥岗埋伏。 结果:杨志等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应了解《水浒传》中相关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                                                                .

2.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答:

3.请分析第13段两处加点词“干净漂亮”和“从来也没有”在表达上的好处。

答:

4.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

5.分析第15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查看答案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希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走真乐。人生须知逝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人问的一种趣味。却定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翱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走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长成,郡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任,就是小快乐。你若走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①___,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②___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_。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④___。

2.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

答:                                                           

3. 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

①"卸却"责任指什么? (10字以内)  答:

②"解除"责任指什么? (10字以内)  答:

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                                                           

5.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                                                           

 

查看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百里奚于市(                 空乏其身(        

③所以动心忍性(                 ④困于心,于虑(        

2.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管夷吾举于   B 百里奚举于   C  其筋骨   D 行拂乱其所

入则无法家拂    愿为鞍马        民伤财      虎作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答: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

5.请写出与文章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的两个成语

答:                                           

6.你能列举一个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例子吗?

答: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

店名

类别

说明

玉壶缘

茶叶店

“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百草堂

“稻香村”

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1)、请在上表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