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凝固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这则新闻节选,完成问题。 新华网福州5月28日电 ...

阅读《凝固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这则新闻节选,完成问题。

新华网福州5月28日电   舞龙,舞狮,拍胸舞,闽台特色十足的民俗表演欢庆这场盛事尤其贴切:目前惟一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7日竣工开馆。

在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的闽南泉州市,热闹盛大的庆典与恢宏壮观的博物馆相得益彰。以“天圆地方”为设计理念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带着红白相间的闽台建筑特色,迎接八方宾朋的到来。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建设始终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作为“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一件盛事”,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新建成这天,晴日绚烂,嘉宾咸集。

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7日竣工开馆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即要求考生具备有关新闻的知识,又要求学生具有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概括时,能围绕“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7日竣工开馆”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课文原句填空。

(1)足蒸暑土气,       

(2)         ,柳暗花明又一村。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4)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落红不是无情物,                     

(7)伤心秦汉经行处,                     

(8)“是故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9)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               .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查看答案

按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的深zhàn(    ),也蓝得温柔雅(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liányī(    )(    ),像是淌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查看答案

写作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与学校。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名著___________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主人公的有趣经历展现了小说的童话色彩,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___________才是小说的灵魂所在。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慧骃国(先后按顺序写)等地的经历。

“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__________ 把火扑灭了。

格列佛在小人国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

 

查看答案

一支金色的钢笔

(1)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2)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3)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4)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来源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5)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6)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7)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8)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9)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10)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11)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12)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13)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  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14)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  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15)“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16)“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17)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18)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  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选文有删改)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并将((1)(2)(3)(4)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情节

情感

开端

(1)

(3)

发展

“她”不改,“我”批评,“她”我,“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高潮

(2)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4)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