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共4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共4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1分)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3)在学校组织的登山活动中,同学们不畏艰难,一鼓作气到达半山腰。仰望高耸的主峰,有位同学不禁吟诵起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以此表达登顶的决心。(2分)

 

(1)化作春泥更护花(2)蒙络摇缀(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试题分析:“蒙络摇缀”“凌绝顶”“众”的正确书写。 考点:古诗文默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①炎夏已逝,秋雨渐凉,孕育一夏的田野,倾情献上一个丰收的秋天。②一地玉米,挎着饱满的棒穗儿,高傲地挺直了腰杆。③簇簇花椒,缀满枝头,远远望去,如是腾起的朵朵红云,煞是可爱。④黄豆、绿豆、红豆,豆荚鼓鼓;高梁、谷子、黍子,弯腰低头。⑤拔下干枯的豆秧,摘下熟透的豆荚;收割低垂的谷物,摘下沉实的谷穗。⑥一筐筐、一袋袋,沾着汗珠,堆成一座座金黄的小山,映照着农人灿烂的笑脸。⑦好一个色彩缤纷、五谷丰登的乡村金秋!

A.第②句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富有情趣地将结满丰硕过时的玉米的挺立姿态人格化,表达了中作者的欣喜之情。

B.第③句将簇簇花椒比作腾起的朵朵红云,生动地写出了大片花椒成熟后的颜色和情态,勾画出一幅丰收的图景。

C.第④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描绘出秋天豆类和谷物成熟饱满、丰收在望的景象 ,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

D.第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各种庄稼大丰收的景象,热情赞美了乡村农人勤劳、质朴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在学校开展的“寻访身边的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某个山村发现了一座财神庙。庙门处有一副楹联,但有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补全了缺失的字,请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上联:通四海之□源,普占吉庆;

下联:赐□□以福泽,永获盈丰。

A.水百姓

B.财万民

C.金江河

D.福大地

 

查看答案

初二(1)班刘阳同学待人热情,乐于助人。前几天,刚从超市出来的刘阳同学,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台阶旁,他毫不犹豫地俯下身去扶起老人,并关切地说了一句话。下列选项中最得体的一句是( )(2分)

A.老爷爷,大冷的天,您可不能坐这儿看风景啊!

B.老爷爷,您这老胳膊老腿儿的可得小心点儿啊!

C.老爷爷,您年纪大了,上下台阶可得留点儿神。

D.老爷爷,您腿脚不利索,上下台阶您老不能注意点儿吗?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中学生,你在学习、生活中都会面临诸多选择。何去何从,需要你做出理智的判断和决定。请以“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寒冬,可能是一个自然轮回的季节,也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一种暂时低落的情绪状态。身处寒冬,我们总是有所向往,有所期盼。请以“寒冬里的期盼”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作文一:

 

查看答案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满分5 manfen5.com

 

 

 

 

“曲圣”关汉卿骑着侧倾疾驰的摩托,欧阳修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上网,大词人辛弃疾举着双手摆出“V”字造型 ……这一幅幅涂鸦就出现在中学生的课本上。其实,课本涂鸦并非是新鲜事物,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许都做过类似的事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中学生,他们一致的观点是“好玩”,“有时上课觉得无聊,又不能随便说话,就在书上涂涂画画打发时间。”但教师们大都不赞成学生在课本上涂鸦,认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必须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应该用适当的方式表现。

请你就“课本涂鸦”现象发表简要评论。

要求:态度鲜明,言之成理,条理清楚。字数在120—150之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