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协管何大拿》,完成小题。(共15分) 协管何...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协管何大拿》,完成题。(共15分)

协管何大拿

贺敬涛

①何大拿五短身材,胖,脖子几乎与脑袋粗细,四颗门牙特大,嗓门也高,面凶。

②何大拿原在一家机械工厂做大修钳工,人很牛,遇事连厂长也让着他。

③大拿牛,是因为他有绝活。

④车间里的机床,大大小小几十台,何大拿像了解自己孩子那样熟悉。坐在车间一角,大拿端着茶缸子正喝水,忽地站起来,一把推开小徒弟:“三心二意干啥呢?传动齿轮松了都不知道?”关了车床,打开盖子,果然。

⑤人家修机器,都要打开检查判断,可大拿却不,他只消用耳朵听,小毛病一听就知,中医上叫“闻”。更绝的是“悬丝诊脉”,大拿取一把螺丝刀,刀头放车床上,刀把儿放耳朵旁,机器最低速运转,这时厂长、调度都站在一边,大拿眼睛微闭,只有四颗大牙露在外边,像一个海狸先生。

⑥只一刻,大拿站起来拍拍手,大声说:“变速箱顶丝松动,造成齿轮窜动。”打开,一点不差。

⑦风光的日子说话间就到头了,车间数控化改造,大床子清一色的计算机控制,几个文文弱弱的眼镜后生成了专家。何大拿很落寞、很抑郁。恰好到了退休年龄,大拿于是光荣退休。

⑧闲下来,大拿很不适应,老发脾气。儿子去找镇综治办的朋友,正好小镇上要招个协管员,大拿一听,立刻乐了。

⑨第二天,大拿上岗了,戴个红袖标,拿个小红旗,很神气。

⑩大拿的管理地界是小镇丁字路口,临着路口的是菜市场,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很严重。小商小贩大都是龇牙人,看到何大拿,不怀好意地笑:“瞧,一个胡汉三呀,呵呵。”

大拿装没听见,腆着肚子:“那个谁,说你呢,占道了!往后退!”占道的是个老大娘,车子往后退了退。

可几个年轻后生笑嘻嘻地不买账,一个后生声音挺高:“街道宽得很哩!快赶上长安街了,退什么退?”说完,还拿把明亮亮的西瓜刀在眼前比比画画。

何大拿不含糊:“小伙子,这西瓜刀利吗?”“利呀!杀人都唰唰的。”大拿哗地把上衣一扯,瞪着眼睛:“我不信!你用大爷的脖子试试!”龇牙后生知道今天碰上真正的龇牙人了,嘟囔着退回去了。

夏天一个周六的中午,人都昏昏欲睡的,一个小男孩手里拿根冰棍一边吃一边过马路,一辆轿车飞奔而来,何大拿大叫一声冲了过去,一把推开男孩……男孩得救了,可何大拿的肋骨却断了两根。男孩是那个龇牙后生的独苗。

那辆肇事车一溜烟地跑了,案子陷入了困境。

躺在医院的何大拿对派出所的同志说:“那是辆奥迪2.4,我值班的时候听过它路过小镇的声音几次,应该是本县的车,三年车龄。”

小县城就七辆奥迪2.4,派出所的同志很快就找齐了。

大拿被担架抬着来到派出所,帮助抬担架的是龇牙后生和小商贩,脸上都透着关切。民警说:“大爷,你咋识别肇事车辆呢?”大拿静静地说:“让他们发动车!”大拿停了一下,又说:“不用单车发动,麻烦!一起吧!”

七辆车轰轰隆隆响起,大拿微微闭上眼睛,只有四颗大龅牙露在外面,像个可笑的海狸先生。

只10秒钟,大拿睁开眼:“停吧,第五辆!发动机传送皮带刚换过,有点紧。”

21司机当即就招认了:“凭听机器声音就能知道什么车,车里有什么毛病,大爷神人呀,服了!”

22大拿再上岗时,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戴着红袖标、拿个小红旗、龇着牙的何大拿刚一出现,小商小贩就齐齐站立,一起鼓掌致敬。

23大拿很受用,背着手,脸仰得很高,龅牙显得更大了。

24一位大姐正在龇牙后生摊上买香蕉:“哎,那大龅牙老头,就是报纸上说的那个舍身救小孩的神奇老人吗?看着咋那样凶相哩!”

25龇牙后生当时就不干了:“说什么呢?你满世界找找,还有这么慈祥的老头没!我的香蕉你放下,给再高价也不卖给你了,感情!”
1.随着情节的发展,小商贩们对何大拿的情感、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请根据第⑨-25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与何大拿相关的事件

小商贩的行为表现

小商贩对何大拿的态度

不买账,比画西瓜刀

抵触,不服管

救小孩后,辨认肇事车辆

帮助抬担架

身体恢复,回到协管员岗位

敬佩

买香蕉的大姐说他“凶相”

当即反驳,中止生意

2.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③-⑥段为什么要写何大拿的“绝活”。(4分)

   答:                                                          
3.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何大拿”这一人物形象写得生动而令人难忘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                                                          

 

1.答案要点:①刚当上协管员,管理小商贩占道经营;②关切;③齐齐站立,一起鼓掌;④亲近(或“喜爱”“热爱”)。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意思相近即可。 2.答案要点:①第③-⑥段具体交代了何大拿专业技术过硬,仅凭听力就能辨识机器故障(2分),②为后文写他准确识别肇事车辆做了铺垫。(2分)。 3.答案示例一: 文中的神态描写很传神,如写何大拿靠听力辨识机器故障时,“眼睛微闭,只有四颗大牙露在外边,像一个海狸先生”,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与众不同;运用语言描写,写出他当协管员敢于管理,毫不退让;用“冲了过去,一把推开”等动作,表现他舍身救人的果断勇敢。总之,文章通过多种描写手法,把何大拿的形象写得生动而令人难忘。 答案示例二: 文章通过正侧面结合的手法,把何大拿的形象写得生动而令人难忘。文章正面写了何大拿所做的几件事,比如:做协管员敢于管理、勇救小孩、靠听觉辨识肇事车辆等,这些情节的描述,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个尽职尽责、舍己救人、技术精湛的人物形象。文中还通过小商贩对何大拿的态度变化,侧面衬托出这一人物的可亲可敬。 评分说明:共7分。其中点明写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出人物特点5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从8 9段可以提炼出答案;②③可以从18段首句、22段可以做出答案;④从文末龇牙后生的话语可以看出小商贩对于何大拿的喜爱、敬佩之情。 2.何大拿的“绝活”的原因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可见何大拿专业技术过硬,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3.答题关键是点明写法,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文意理解,情感把握。文意理解。写作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改动)

————————————

【注】①进:学习新曲。②益:增加,此处与“进”同义。③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④穆然:沉静深思的样子。⑤望羊:即“望洋”,向远处看的样子,这里指目光高远。⑥王(wàng)四国:统御四方天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志在登高山            志:             

(2)卒逢暴雨              卒:             

(3)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译文:                             

(2)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译文:                             
3.根据【甲】【乙】两个文段的文意填空。(第①空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②③空用原文回答)(3分)

琴在古人的生活中,不是一种简单的乐器。善鼓琴者往往在琴音中寄托      ,善听者则闻弦音而知雅意,借琴识人,是谓“知音”。我们从【乙】文中看到,孔子学琴经历了“得其数”、“得其志”、“     ”三个阶段,最终达到鼓琴的最高境界;从【甲】文“              ”这句话能够看出,钟子期不愧为俞伯牙的知音。
4.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故事广为流传,常常被诗人引用,成为诗歌中常见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个典故的一项是       (只填字母)(2分)

A.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D.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①   》的开篇词,该书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书中对许多场战役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以少胜多,奠定了魏蜀吴三分鼎立格局的著名战役是     ②    。围绕着这场战役,有不少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比如周瑜与他手下的老将上演了一出苦肉计,由此演化出一个歇后语:“周瑜打   ③  ——      ④      。”此外,还有群英会蒋干中计、庞统献连环计、     ⑤    等多个精彩情节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共6分)

(1)蒹葭凄凄,           。(《蒹葭》)

(2)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围绕“诗歌中的修辞使用”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下面是某小组同学的讨论记录,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组员甲:律诗讲究对仗,你看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多工整!一下就把塞外那种开阔、雄浑、壮观的景象都写出来了。

B.组员乙:绝妙的对仗不光律诗里有,宋词里也不少呢。比如晏殊《浣溪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得多巧妙啊!

C.组员丙:苏轼也是填词高手!他善于用反问来加强语气,仅《水调歌头》这首词就有“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三个反问句。

D.组员丁:诗如其人,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反问句,引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真让人敬佩!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总建筑面积为270万平方米,比故宫大3倍,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群

②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③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