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

好奇,指的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请以“好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例文 好奇 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好奇心。 这是姥姥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姥姥也用自己的奋斗经历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从年轻时候开始,姥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衣食住行都得从姥姥辛苦劳作中来,姥姥一天从早忙到晚,所挣公分也仅够一家人填饱肚子,眼看儿女到上学年龄,姥姥愁眉不展。即便生活如此困顿,姥姥还是很乐观,她对周围的一切新事物都很好奇,都有兴趣,加上心灵手巧,没有学不会的。  不久,村里来了个教裁缝的,姥姥的好奇心又发作了,她想去学,从而改变一下家里的境况,可家里穷,没有学费,姥姥就犯难了。但姥姥是不肯轻易认输之人,她利用闲时间去偷学艺。他趴在窗户上,看老师们如何给学生示范,然后默记于心,一有空就练习,居然给学会了,至今姥姥的同龄人也不知打姥姥是如何学会做衣服的,而且姥姥的衣服是当地最有名气的。 姥姥理所当然地成了裁缝。可当时村里的衣服款式都很古板,姥姥好奇的天性让她频频进城,她去城里,不是观光,不为采购,就为满大街看那些穿着时髦的衣物,姥姥一边看,一边研究,回到家就连夜赶制,果不其然,姥姥的生意红火起来。 可姥姥不是一个轻易满足的人,她天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于是,她又开始观察自然界各种花的颜色和形状,然后自己描出来,再用毛线勾出来,由于姥姥心灵手巧,许多动植物经她一润色,栩栩如生了。  在别人平凡无奇的生活中,姥姥总能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听妈妈说,姥姥曾经给大姨织过一件毛衣,大姨一穿上,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上街,回头率百分之百,别人都说姥姥做衣服悟性高,其实我知道,那是姥姥好奇心的作用,她对周围的山川草木总有一份兴趣,一份突发奇想的创造,所以做出衣服,当然与众不同了。  现在姥姥已经六十多岁了,生活的风霜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她也不再开裁缝店了,而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孩子们对她的孝顺。但她的好奇心让她拥有一颗童心般的晚年。有时我们陪她打牌,她说老打法没意思,她又研发出一种新的打牌规则,我们听了,只有佩服了。  我相信,拥有好奇心的人是幸福人,姥姥就是这样,她一生都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她满足自己好奇心的同时,提高自己生活的质量,也提升了生命的意义。  好奇,改变命运,改变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提示语中第一句话解释“好奇”这个动词的含义,选材上要扣住好奇的对象是“不了解的事物”,即“我对什么好奇”或“什么引起了我的好奇”。“有人对星空的奥秘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观察探究;有人对“小人国”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就去读《格列佛游记》;有人对身边的变化感到好奇,于是就去了解这变化的原因……”这三个分句提示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这三个角度写自己的探究和感悟。并且要求以“好奇”为起点,写出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好奇,会使你有很多新的发现,会使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句提示我们立意上一定要体现“好奇”的结果,表现出探索的收获,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深刻体验。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共8分)

①说话,不难,但又不易,要想使说的话入耳、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有趣的话,风传天下;无趣的言,泥牛入海。趣,对听众而言就是“有意思”,什么是“有意思”呢?那便是有旨趣,有理趣,有情趣。

②旨趣是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明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励人的斗志,话有旨趣,往往能够发人深省,振奋人心。

③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④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一了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        。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橄榄,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⑤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有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1.从全文看,说话有旨趣是指   (不超过10字);有理趣是指   (不超过20字);有情趣是指   (不超过15字)。(3分)

2.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3.请在第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克雷洛夫的例子与话还要有情趣之间的联系。(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1.京剧的虚拟性表演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

2.阅读下列材料,说说演员的表演是如何体现京剧的虚拟性的。(4分)

【材料】京剧有一出戏叫《秋江》,说的是一位少女求老艄公驾船帮她追赶一个人的故事,饰演老艄公的演员手里拿着一支长篙上场,接着做出靠岸、解开缆绳、推出小船等动作,在行船过程中,两位演员的身体忽高忽低,很有节奏地起伏着,舞台上两位演员无论快走还是慢行,距离绐终保持不变,直到两位演员下场。

 

查看答案

阅读《洞茶》,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洞茶

毕淑敏

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②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③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④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⑤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⑦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⑧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⑨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⑩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母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道,好茶!

(有删改)

1.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2.品读第(15)段划线句,联系全文,说说“洞茶”对于“我”有哪些意义。(4分)

3.这篇文章浸透着作者深挚的情感,富有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和(12)段两段为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1)文理皆有可观者               (2)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仲永之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                  B.未尝书具    默而

C.父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之                        D.忽啼之      予尝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

查看答案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者        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