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狼径去(离开) 惟...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狼径(离开)                 惟楼一座(高)

B.选贤能(通“举”)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一点点)

C.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每有意,便欣然忘食(体会、领会)

D.由是先主遂亮(拜访)            惠子梁(做宰相)

 

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中“一”的解释应为“全”。此类题主要考查对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的解释,要注意平常学习时要用心记牢,理解透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6分)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  (娴雅文静  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她如甘霖  (滋润 滋长)着干的心田,如花朵点zhuì(   )了寂寞的生活。走进这个世界,能táo yě(   )我们高尚的情操,诗化我们多彩的生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    )    (    )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    (    )

3.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AB两处。(2分)

A     B    

 

查看答案

作文(70分)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班级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3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2.【提取信息】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6字。(3分)

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年份              纸质图书阅读              网络(电子)阅读

2010              802%              198%

2011              763%              237%

近两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

3.【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名著(10分)

1.填空。(4分)

1)《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

2)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慧駰和丑陋而邪恶的           。

3)《水浒》第十六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

4)“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抵了一切!”这段话中的“他”是             。

2.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分)

1)简述《西游记》中紧箍咒的来历。

2)简述格列佛离开慧駰国的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22分)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只限四字短语)(6分)

   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                        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

2.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3.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我”为什么“很焦急”?(3分)

4.“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何“无法描述”?(4分)

5.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