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70分)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文(70分)

春天的新绿、故乡的圆月;“采菊东篱下”的悠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洒脱;陌路上的相视一笑,危难时的义无反顾……在生活中,美随处可见,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最美,是美的升华。它令人刻骨铭心、灵魂震撼,令人心驰神往。

你一定有心中的“最美”,关于“最美”,你一定也有感悟,请自拟一个包含“最美”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例文 最美康乃馨 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朵枯萎的康乃馨,即使它已枯萎,但我依然还记得它盛开时的娇艳,美得动人心扉。 去年的母亲节前一天,同宿舍的同学都在议论着送什么给自己的母亲,我也不例外,虽然我是来自一个贫困山区的农村孩子。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我知道了在母亲节送母亲最好的礼物便是康乃馨。晚上睡觉,入梦之后,我梦见了我的母亲。炎炎烈日,在田间地头,她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挥动着锄头,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背……山风吹,天空飘着洁白的蒲公英,我像一朵彩云走过去,送一朵康乃馨给母亲,母亲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梦中醒来,梦里的情景更坚定了我要买花送给母亲的决心。只是当时的我并不懂事,根本没留意到那只是做梦而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床收拾好书包,准备回家。在经过花店时,我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拿出我所剩无几的生活费,挑选了一朵娇艳欲滴、芳香扑鼻的康乃馨,加以精美的包装,踏上回乡的路。坐在车上,我却有一种隐隐的不快,觉得我好像哪里做了,我该如何向母亲送出这朵康乃馨呢?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脑海中熟悉的山村出现在我的眼前,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我小心翼翼地把花放进书包。下了车,没想到居然在村口碰到了母亲,她肩膀上背一担柴,手里还拿着锄头。我连忙走上前去,叫了声“妈!”母亲回头看见我,急忙:“孩子,怎么回来了?是不是在学校犯了错,还是不够钱用了……”我赶紧打断她的话:“没……没什么事啊……今天是母亲节,我……回来看看你……妈,祝你节日快乐!” “看什么看,孩子,咱们农村不兴这个,你一定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只要你有出息了,每天妈妈都高兴。”她接着说,“你看,回来一次又花不少路费吧?以后啊,要把钱用在有用的地方,不用回来看我……再说,你看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嘛……”说完,她腼腆地笑了,“走,回家吧。” 听了母亲的话,傻傻的我也笑了,但我的眼眸禁不住湿润了。看着母亲早已斑白的两鬓,被岁月压弯的腰脊,粗糙的双手,不再灵便的步伐,唉,我善良慈爱的母亲啊,我知道我以后该怎么做了。 最后,那朵娇艳的康乃馨我没有送出去,因为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而那朵康乃馨被我夹在日记本里,留在记忆深处。 昨天,中考前我拿出了这朵枯萎的康乃馨,似乎有一股属于母亲的清香在我的鼻尖缭绕,而母亲的那句话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响起,“只要你有出息了,每天妈妈都高兴。” 美,是那一朵娇艳的康乃馨;最美,是母亲对孩儿的爱与期待。 【解析】 试题分析:记叙文写作写作立意一定要求真,即作文的主题必须真实,必须是真情实感。另一方面立意一定要求深度,即作文的主题必须要能透视社会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要能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即弘扬一股正气。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10分)

班级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续写标语】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3分)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

2.【提取信息】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6字。(3分)

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年份              纸质图书阅读              网络(电子)阅读

2010              802%              198%

2011              763%              237%

近两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

3.【探究材料】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表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瞧瞧,连兴趣也谈不上,更不用说癖好。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名著(10分)

1.填空。(4分)

1)《西游记》讲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描写了孙悟空历尽曲折终于找到宝物,顺利通过了火焰山。这个故事的名称叫做                             。

2)格列佛在最后一次航海奇遇中,接触了两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有美德有理性的慧駰和丑陋而邪恶的           。

3)《水浒》第十六回的回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              。”

4)“他想不到做官,发财,置买产业;他的能力只能拉车,他的最可靠的希望就是拉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他一天到晚思索这件事……有了车就足抵了一切!”这段话中的“他”是             。

2.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6分)

1)简述《西游记》中紧箍咒的来历。

2)简述格列佛离开慧駰国的情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22分)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作者笔下的落日极富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只限四字短语)(6分)

   例:大海落日——不尽人意

戈壁落日——                        云海落日——

平原落日——

2.文章题为“家园落日”,但却先写家园之外的各种落日景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3.联系全文品读语句:“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我”为什么“很焦急”?(3分)

4.“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爱”为何“无法描述”?(4分)

5.文章以议论抒情结尾,面对“家园落日”,作者发出“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的感慨。你如何理解其中的深意?(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6-7题。(10分)

被造就的虚拟偶像

汪琳

①日前,广西男孩郭阳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2012初音未来大感谢祭”演唱会,20122月,他为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创作的歌曲《月西江》因超高流行度,已经以专辑形式在日本发售。

②初音未来(初音ミク)是一款著名的虚拟女性歌手软件,通常所说的虚拟偶像香初音未来是对这款软件的人格化,2007年夏天,日本Crypton公司创造了这个永远16岁、留着淡绿色长马尾的女孩,公司从500个声音样本中选择了藤田咲的声音,藤田用了两天时间,录下日本语的基础发音五十音图,一个有着透明感的少女形象,与听起来“清醒而可爱”的声音结合,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由此诞生,她的名字充满寓意“初音”意味着“第一次的声音”;“ミク”汉字写作“未来”,象征着将来音乐的可能性。

③“2012初音未来大感谢祭”演唱会时虚拟偶像初音未来举办的第四场演唱会,演唱会中使用了3D全息透明屏幕,这种投影屏幕具有全息图像的特点。初音未来淡绿色的影像,投射在空气中,展示灵动的舞姿,她可以突然来到你身边,坐在你旁边唱歌,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现在,这个虚拟偶像正在风靡世界。

④印有初音未来的音乐软件,到200910月共卖出50000套,至今,初音未来在日本音乐软件市场的占有率依旧排名第一,在世界范围内,爱好者们以初音未来为音源创作的歌曲多达几十万首。即使你不是“动漫迷”,不是“技术宅”,从未听说过她的名字,你也一定听过她那首被广为翻唱的《甩葱歌》。

⑤虚拟偶像有最完美的外形,永远不会衰老,没有绯闻,黑历史,是最理想化的偶像。从技术创新来看,“全息投影”是虚拟偶像演唱会的最大突破。不过,比全息投影技术更 重要的是互联网文化中的开放与分享。

⑥数以万计的业余创曲者用初音未来进行创作,他们把自己写的歌曲、设计的插画、制作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包括郭阳在内,已有10名作曲者创作的歌曲,因为超高的流行度在日本出版专辑。原本仅仅是一款音乐软件的初音未来,在倡导共创精神的网络时代,成为激励年轻人自主学习、自 主创作的动力。

⑦一个从词曲、插画、3D模型、印刷到专辑制作的创作链出现了。他们为初音未来写歌,对她注入感情,他们用想象力让初音未来的造型推陈出新,他们用爱和智慧集体创造了初音未来。初音未来实际是没有生命的,但因为有这么多人爱她才赋予她生命。这解释了初音未来成为大众偶像的原因:无人永生,但也许我们可以创造出用剩余人类精神世界的虚拟偶像。

1.请根据文章的第②段,向大家介绍初音未来。(4分)                                 

2.结合全文,分析虚拟偶像初音未来风靡世界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5题。(18分)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2)攻亲戚之所畔(          )

3)神弗福也        (         )         (4)小大之狱    (          )

2.翻译句子。(6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甲文通过列举一系列战例,明确了“            ”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乙文着重刻画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               ”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2分)

4.甲文的作者和乙文中的曹刿在治国方面都具有相同的思想。试分别写出能体现他们共同思想的句子,并谈谈你 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