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漳州文庙》,完成10—14题。(14分)
①漳州文庙位于市区修文西路,是我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漳州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 历史上,朱熹、郑成功、黄道周都曾到此庙祭祀孔子;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孔子后裔避兵入漳,居住于此,其子孙世代相传住于庙内直至明正德年间。
②漳州文庙坐北朝南,现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原有古代建筑物,如明伦堂、泮池、棂星门等已毁,现大门以内中轴线上依次为戟门、丹墀、月台、大成殿,两旁为东西两庑及敬一亭等。戟门面阔九间,进深二间。东西两庑面阔各八间,进深各二间。
③大成殿为明代木结构建筑,建于石台座上,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一间为廊),重檐歇山顶。
④大成殿建筑结构特殊,梁架承袭旧制,较完整地保留了闽南古代木结构建筑特点,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构架前檐六根廊柱为浮雕石蟠龙柱,鼓型石柱础。其檐柱及金柱皆为花岗石圆柱,覆盆式柱础。前廊东西梢间及后檐均用三步梁承托下檐屋面,前后老檐柱与金柱间施三步廊,内金柱间置七架梁,天花板上草架均为穿斗式。两山金柱、脊中柱柱脚均落在上檐东西面柱头科齐心斗上,柱两侧开榫与柱头枋相连,继承早期“插柱造”做法。斗拱各柱头科、平身科均承袭早期特征。前后老檐柱、内金柱、次间脊中柱均施柱头科。明次间前后上檐各施平身科二攒,老檐角柱与山面金柱间分别施平身科二攒,山面金柱与中柱间各施平身科一攒。外檐平身科(按宋法式)为五铺作出单杪下昂(耍头作下昂状),里转五铺作出单杪偷心造。殿内平身科为五铺作出单杪单上昂偷心造(耍头作上昂状)。
⑤屋面椽条上铺望砖,筒瓦、板瓦、正脊、垂脊、围脊、饯脊为砖瓦混砌,石灰砂浆面层,各脊侧面雕塑花鸟、卷草等装饰,正脊两端为燕尾状。
⑥彩绘、油饰明间脊桁、天花板及额枋、木雕构件、露明椽条均有彩绘。其他木构架及斗拱、桁条、外檐装修均为土朱色油饰。1999年10月,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对大成殿彩绘进行非油饰性的科学加固。
⑦2000年对大成殿的维修,严格按照古建筑修缮原则,采用抽梁换柱法,梁柱蚁蛀蚀空或外部糟朽均采取填心、包心法进行维修,达到“修旧如旧”,是一座健康、整洁,保持着高龄状态的古建筑。木构建筑能在多雨湿润的南方保存数百年,实属不易。其优势在两方面:一是屋顶曲面较大,四角起翘明显,便于将滴落屋顶的雨水甩出殿堂区域;二是除了前廊几根雕龙石柱外,殿内也均用花岗石圆柱作为底部,而石柱顶部才衔接木柱以支撑整个木构的梁架,也就极大地防止了木结构受潮腐烂,也增加了整个构架的稳定感。由于防水设计,屋顶两山山尖升起较高,正脊弯起明显,形成了闽南特有的建筑美感。
⑧大成殿前伫立的孔子雕像,仁爱的神情充满了儒学关怀。“仁”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哲学范畴,意即人与人之间应该构建的一种和谐关系。前来文庙祭孔的民众,多半也是怀着这种儒学的人文关怀而来。雕像与建筑的完美契合,让文庙多增了一份艺术韵味。
⑨漳州文庙具有很高的古文化和历史文物价值,是漳州文化发展史重要的实证物。今庙中尚存有元延碑、明洪武碑及正德碑、清康熙八年(1669)郡人宗人府丞唐朝彝撰文西宁道戴玑书丹的修建碑。1924年《重修漳州学宫碑》,高1.84米、宽0.78米,青石刻成,刻工技艺高超。康有为撰并书,此乃康有为晚年作品,笔气雄健。还有明崇祯年间郡守曹荃大书《游圣之门》石榜及1936年立的《重修文庙》碑等碑刻。大成殿内部结构和细部装饰据专家考评均为宋代遗物,是研究宋代文庙建筑的珍贵实例,反映了当时闽南一带较高的石雕刻技术和建筑技术水平。
⑩作为宗教性和寄托精神世界的建筑,漳州文庙更主要是平民风格,更平易近人。文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等价值,故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选文第③段至第⑤段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大成殿?(3分)
2.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漳州文庙具有哪些特点?(3分)
3.漳州文庙这座木构建筑在多雨湿润的南方能保存数百年,关键取决于其“防水设计”。请你概括出其在防水上是如何设计的?(4分)
4.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②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⑦,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传》)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老父:指老人。③吊:哀悼,吊唁。④垢(ɡòu):通“诟”,辱骂。⑤患处之: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⑥意益下:指为人更谦恭。⑦心益小:思想越谨慎小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⑵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⑶岂有说乎 ( ) ⑷敬受命,愿闻余教 (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重于泰山
C.窥镜而自视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D.皆以美于徐公
足以治楚矣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4.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进言纳谏”之事,其中“邹忌”和“老父”的劝说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5.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迎来一些劝说批评。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劝说批评?(3分)
综合探究。(10分)
一个民族的文字发展,往往是民族兴衰的见证。中国汉字承载着五千年灿烂文化,标志着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因此,我校举行书写规范汉字的推广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字属于全体中国人,写方块字、说中国话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做的功课,也是大人们必备的素养。但略显遗憾的是,无论是“央视版”还是各“地方版”的汉字听写大赛,参赛者大多限于学生。事实上,在网络时代,普及“全民拼写汉字”的理念或许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材料二: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象形文字,中文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事、交流,其背后更蕴含着一种“东方美学”。无论是顶天立地的“人”,还是“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一”,都凝聚着华夏先人的智慧。身处人流、物流、信息流往来空前的全球化时代,应该说,中文已成为联结海内外炎黄子孙最为重要的文化纽带之一,有汉字处有华人,有中文的场所必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荣光。
材料三: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在中国古代,读书识字与知书达礼是相互联系,溶为一体的,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无论我们如何宣传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历史的悠久,我们都不能否认与忽视的是,在中国文化里,没有任何其它事物比汉字更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唯一最有效载体。
1.材料一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
2.综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汉字”的主要特征。(4分)
3.汉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唯一最有效载体,应当积极传承发扬。请就如何传承发扬拟写两条合理的建议。(4分)
名著阅读。(7分)
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西游记》)
B.诸葛亮一生多次用火攻取得战役的胜利,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连营七百里等。 (《三国演义》)
C.武松是一位豪侠之士,他景阳冈打虎是“勇”的表现,醉打蒋门神是“义”的驱使,斗杀西门庆是“恨”的宣泄。(《水浒传》)
D.鲁滨逊一行人从里斯本回英国的途中遇到一头熊,星期五用石头扔熊,熊便紧追不舍,星期五将它诱到树上,趁熊下树的时候,把枪口捅进它的耳朵,将熊打死了。(《鲁滨逊漂流记》)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80字左右,4分)
①格列佛为什么成了利立普特国举国称颂的英雄?
②七擒孟获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请你概述“七擒孟获”的故事情节。
我选( )。具体内容
口语交际。(3分)
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栏目开播后,很多人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人生又一个出发点,而流浪歌手侯开亮、小草以登上这个舞台作为流浪生涯的结束,他们坦言“……我们现在30岁了,真的能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了: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去培育下一代。”他们这一决定感动了千千万万人,你看到这里肯定深受启发。你不禁有话要对侯开亮、小草他们说,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曹刿论战》)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孟子《鱼我所欲也》)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5.《〈孟子〉二章》中强调“人和”是克敌制胜首要条件的句子是: ,
。
6.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才能“
, ”。
7.若到江南赶上春,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