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藉第毋斩(          )    (2至陈(               )

3)使公即恒楚    )          (4)恒楚在泽中(         )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壮士不死即已   年九十                B多应者   不妄自菲薄

C.固怪之矣       是众议举宠为督        D.死可乎   去怀乡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5.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吴广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1)即使、假若(2)等到(3)统领、率领(4)逃亡 2.B 3.(1)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2)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4.甲文记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5.吴广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词语,平时有应多识记积累。“亡”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古义是逃跑,今义是死亡。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A项中的“且”,前一个是“况且”的意思,后一个是“将要”的意思。B项中的“宜”意思都是“应当”。C项中的“以” 前一个是“已经”的意思,是通假字,通“已”,后一个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的“国” 前一个是“国家”的意思,后一个是“国都”的意思。故选B。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1)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注意“忿恚”的翻译,此词是使动动词,“使……恼怒”。②翻译时要注意“为……所”在句中表示被动,“为”是“被”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概述两文的主要内容,可抓住记叙要素归纳,即谁做什么,结果如何。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读懂文意,分析并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应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来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探究。(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2分)

3.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些错误? (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国演义》中“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徐庶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解决曹军不习水性晕船的问题,实际是为周瑜火烧战船做准备。

B.《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C.红孩儿用计骗了唐僧后,又用狂风卷走了他。孙悟空找到红孩儿与之大战。红孩儿口吐文武火,悟空无法取胜,便去求龙王施雨灭火,可是无济于事。

D.大闹天宫时,孙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毫发无损,还在天宫大打出手。最后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

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简述情节,100字左右。(4分)

①辕门射戟       ② 三借芭蕉扇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3分)

要开家长会了,明明和东东都很苦恼,因为他们这次期中考都没有考好。放学后他俩一边走,一边商量。明明:我不敢让爸爸妈妈来参加家长会,他们知道我没考好一定会打我的。东东:我也是。明明:我有一个好办法,咱们花钱雇个人来冒充咱们的父母吧。如果你是东东,听了明明的建议,你会如何回答呢?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10分,以回答最好的5道题计分)

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2.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

4.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望江南》 中写女子望眼欲穿,思念不尽的句子是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意思一致。

7.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写作

1)以 “ 生命里的一朵花 ”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600字以上)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

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的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的缺陷的呢?

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