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0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

阅读下文。(10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2.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  ______  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5分)

3.65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2分)

 

1.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 2.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 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方法各1分,作用2分)(成理即可) 3.示例:①海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希望所在。②珍爱海洋资源,增强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有哪些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然后根据文中的内容判断,从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的重要性方面概括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结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海洋是未末人类生存的依靠,要保护好海洋。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三峡》选段。(16分)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 略无处(                 )    ② 沿溯阻绝(               )

③ 乘御风(                 )    ④ 飞漱其间(               )

2.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至于夏水襄陵    ② 自非亭午夜分

3.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写出一点即可) 并结合语段试做分析(3分)

5.美丽的三峡,雄伟的三峡工程,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

 

查看答案

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了。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并说出导致他梦想破灭诸多事情中的一件。(5)

 

查看答案

填空。(2分)

《骆驼祥子》是作者        最钟爱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           的辛酸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取材于作者本人的亲身经历,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刘四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3)

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

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