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狼籍 瓦砾 害人听闻 巧妙绝伦 B、赃物 地窖 五彩斑...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狼籍      瓦砾      害人听闻      巧妙绝伦

B、赃物      地窖      五彩斑斓      鸣钟击磬 

C、休憩      推崇      别出新裁      不可明状

D、劫掠      遗骸      重峦叠障    大厅广众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正确词语应为:A项:狼藉 骇人听闻;B项:别出心裁 不可名状;D项:重峦叠嶂 大庭广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qī)      ( è )       (jìn )        皱变形( zhě ) 

B、匀(chèn)     (pán)       (zuò)        惟妙惟(xiāo)

C (fǎn)     (xiè)        (jiù)        亭台轩( xiè )

D (tuí)     (miào)      (yàn)       盘曲嶙(xún)   

 

查看答案

写作(60分)

题目:春暖花开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羊祜传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绥(suí)怀:安抚。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于 是 吴 人 翕 然 悦 服 称 为 羊 公 不 之 名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尽晋有(        )   2)吴将陈尚、潘景来(            

3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4禽兽先为吴人所伤(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

 

4.请概括出能表现羊祜高尚品德的两个事例。(4分)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清冽                    (2潭中鱼百许头      

3折蛇行                    (4以其境过     

2. 佁然不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父利其也(《伤仲永》)         B.屋舍俨(《桃花源记》)

C.吴广以为(《陈涉世家》)       D胡不已乎(《公输》)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文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1.诗歌首句一个      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次句      字传神,绘出山之秀丽。(2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