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雾霾
科学知识:霾与雾的区别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一般是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肉眼是看不到这些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的。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专家声音:中国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根治雾霾至少需20年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的两位主编认为,今后中国的环境可能继续恶化,而要从根本上消除雾霾重现蓝天,可能还需要20-30年以上。
报告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和惨痛教训,遗憾的是,中国不但没能避免重蹈覆辙,甚至比他们走得更远,产生了更严重、更广泛、更长久的环境污染。报告根据发达国家的经历分析,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英国从1952年的“雾都事件”到重现蓝天用了50多年,德国用了30多年,日本用了20多年。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13亿人口,刚刚超过50%的城市化率,高达50%的第二产业比重,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世界的工厂,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等等,使得中国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程度深,范围更大,牵扯面更广,原因更复杂,治理起来更困难。
他山之石:看国外如何治霾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为此,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他们又颁布法令,要求工厂按更高标准建烟囱。
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依据地理和社会经济,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理区域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有绿地,必须搞楼顶绿化。
1.下列有关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肉眼可视的角度判断,呈黄色或橙灰色的往往是霾而不是雾。
B. 造成中国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包括人口众多、第二产业比重大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C.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
D.不少世界经济强国在治霾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以应对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根据文章的相关信息,我国根治雾霾需要很长时间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3分)
A. 没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且污染更严重,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B. 由于人口众多,城市化率不高,第二产业比重大等因素带来的问题比其他国家严重,治理更难。
C.缺乏媒体的广泛宣传,没有通过舆论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
D.暂时还没有制订像发达国家那样强有力的法案、措施等来多渠道抑制环境污染。
3.结合文章内容,为我国的治霾工作提出两条合理建议。(4分)
(9分)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官职,从权制,【A】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B】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②精炼,物理③其本,【C】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D】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传末评语)
【注释】①仪轨:礼法规矩 ②庶事:各种事务 ③物理:管理事务
1.文中“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这些句子的内容如果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可概括为: 。(2分)
2.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坦诚待人,公正无私。
B.善行无论多么微小没有不奖赏的,恶行无论多么细小没有不抑制的。
C.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职守,对于造假的不屑于说他。
D.大概(是由于)临机应变、领兵的策略,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3.结合文意,用你的话说说陈寿怎样评价诸葛亮?(4分)
(10分)
出师表
诸葛亮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⑶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⑸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以光先帝遗德 ⑵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⑶悉以咨之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⑵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赏罚分明,奖赏“为忠善者” ,惩罚“作奸犯科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意在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臣远小人,使汉室兴隆。
D.作者所提的三条建议中,最主要的就是希望后主亲贤远佞。
根据你的理解仿写句子,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4分)
见了大江的汹涌,没见过大海的浩瀚,真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山的巍峨,仍然遗憾; , ,依旧遗憾; , ,还是遗憾。出发吧!世上有不绝的风景,人有不老的心情。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去掉“在……中”)
B. 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会议室开会,研究本学期读书活动的开展问题。(删去“学校的”)
C. 为搞好“书香节”,学校领导研究并征集了师生门开展活动的意见。(在“书香节”后加“活动”)
D. 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在“保护”后加“意识”)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B.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
C. 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研究它生长的过程,绝不是置若罔闻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D.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