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文言文阅读(14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尊君在(      )     (2)太丘去(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 陈太丘与友(     )   (2) 元方入门不 (     )

⑶ 相而去  (     )      ⑷下车之    (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陈太丘与友期》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2分)

5.“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2分)

 

1.fǒu    shě   2.约定    回头看   丢下舍弃   拉 3. (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2)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您)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提示: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有宽容别人的胸怀。 5.提示:回答“过分”与“不过分”均可。“不过分”的理由是: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过分”的理由是: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宽容别人,做人应有宽容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不”是通假字,读通假音“fǒu”。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古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期”的含义是约定,而不是“日期”,“引”是“拉”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第一句的 “非人”和“委”字。第二句的“至”和“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从“诚信”“守约”“礼貌”等方面阐述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答案具有两面性,“过分”和“不过分”即可,但必须言之有理、有据。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珠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驼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家园。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3分)

3.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分)

4.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2分)

5.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说“家园就是家园”,而文章最后又说“那才是我的太阳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 (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语段甲处应填______;乙处应填______(2分)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2.引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   (2分)

A、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B、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C、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D、 对话描写  肖像描写

3.下列对划线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下列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狡猾”一词贬义褒用,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内心世界的洞悉)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6分)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初学到了                   等神通。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       ,又唤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      。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8分)

1.                 ,可以为师矣。 (《论语》)

2.《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3.                       ,仁在其中矣。(《论语》)

4.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5.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6.《观沧海》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语句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______ ;文学如茶,越品越如______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______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 . 醇厚  幽香      清冽          B. 清冽      醇厚      幽香

C.  醇厚    清冽       幽香         D.  清冽      幽香      醇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